顺民者昌,逆民者亡。这是个早就被历史证明了八百遍的真理了。啥事儿要想成功,都要打“为民”这张牌。
联合国刚刚启动了2011国际森林年活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约瑟弗在主持启动仪式时说,国际森林年活动的主题是“森林为民”。这四个字拉近了森林和百姓的距离,虽然很直白,但非常有哲理。

在讲求接近性上,西方人比我们聪明得多。他们谙熟如何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无论是大小官员,还是传播媒体,都会这样做。教堂里的神父也不例外。他们知道,只有从接近性入手,才能让自己被百姓所接受。
而我们做许多事情时,却习惯于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不从和百姓的关系入手,总是离百姓远远的。这样做得不到百姓的呼应,甚至还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任何事情都和人民有关。关键是下点功夫、费点脑子、想点办法,让这件事情和百姓挂起钩来。要想法设法让百姓们知道,这件事情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眼前利益都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人民明白了这一点,下面的事情就都好办了。否则,你搞什么活动都是自娱自乐。就算对上交了差,就算总结的条条是道,也没多大用。因为,百姓不买账,做啥也没用。
为民,既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技巧。如果,你骨子里是为满足自己的私利,打折为民的幌子早晚也会被人民识破的。但就算你为人民好,为人民着想,不从为民的角度出发,不从接近性入手,也很难被人民理解、接受。
国际森林年这一活动的目的除了提高政府的政治意识外,重要的是激励人民的行动。而激励人民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人民知道,森林是为自己服务的。没有森林,自己就活不痛快、活不幸福、活不舒坦、活不自在。保护森林,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人民。
据悉,2011国际森林年活动策划了不少,包括设立2011森林年网站,发布使用森林年徽标,设立森林新闻发言人或信使,表彰森林英雄,发行纪念邮票,制作发行公益广告和宣传片,举办森林电影节、艺术摄影比赛和展览活动,开展一系列媒体宣传和其他公众活动。
这些活动是必要的,有意义的,但希望能从森林和百姓的关系入手,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不能讲大道理、说专业术语,不能离百姓的生活太远,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