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报道,因今年初用工荒,农民工薪酬提升,有个别岗位熟手工薪酬高出3000元,还出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抢饭碗现象。报道称,大学本科生的入职门槛也才一两千元,个别农民工薪酬高过大学生,大学不是白读了吗?
让我说,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值得警惕的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前几日,我发了“大学毕业生该不该掏大粪”一文后,一位老先生见了我发了一大通议论。他说,你写的基本观点没错,但语言却不够犀利。现在,就是有人拿大学生就业难说事,话里话外都是读大学没用。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就业难,主要难在两部分人。一是农民工,一是大学生。但两者虽然都难,但难的原因有同有异。同的是,人太多了,分母太大了。不同的是,一些农民工缺少知识、缺少技术、很难胜任一些工作,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因此,找工作就受到了局限;而大学生就业难,除了用人量少之外,从大学生自身原因来看,主要是动手能力差,学的东西少,或者学了的工作中用不上。
报道所称大学生起薪低于农民工,我以为缺少有说服力的数据。仅仅拿个别的熟练农民工来说事儿,显然有些以偏概全。当然,我也拿不出具体数据来,但从平均工资来看,大学生的起薪会比农民工要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涨薪的空间和余地要大得多,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农民工够不容易的了,即便拿到3000元,在大城市里又吃又住的,也不算太多。何况,能拿到这么多的是凤毛麟角。企业招农民工,是马上要用,所需要的也多数是熟练工种和技术活。这些活大学生干不了也是正常的。人家不可能花同样的钱来雇大学生来做。但可以肯定的是,还有许多工作是大学生的优势比农民工强。
我熟悉的不少农民工都千方百计地供自己的孩子上学。他们知道,要在街上卖菜、收废品、当小工,不用几天就可以上手了,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但以后怎么办?而接受教育,虽然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如果教育成功的话,其回报率是非常高的。当然,要学到些真本事才是。
当然,如果农民工的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水平下降的话,又另当别论了。企业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而不是花瓶摆设。如果有朝一日,真的轮到大学生和农民工抢饭碗了,那既是大学生的杯具,也是社会的杯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