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治疗网瘾,听起来很恐怖。虽然没有亲历,但想想也够可怕的了。但还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上赶着把心肝宝贝送到治疗中心接受“酷刑”。卫生部对此法亮了红灯之后,一些家长还忿忿不平呢。有家长对一家报纸的记者说:“这种方法很有效,为什么要叫停呢?为什么要对孩子们摆脱网瘾设置障碍呢?”
随着网络的发达,网瘾这个词也越来越流行。最近的数据表明,截至6越30日,我国网民已有3.38亿。其中究竟有多少人上网成瘾,恐怕没人能说得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网络向各个方面的渗透,随着网络功能的进一步拓展,随着网络和每个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将越来越强烈。
如何界定网瘾?这是问题的关键。和吸毒成瘾不大一样的是,吸毒本身百害无一利,而上网则越来越会成为现代生活之必须。毒品应该远离、应该拒绝,而网络则须臾不可离开。网络和人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人对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是正常而不是反常,是常态而非变态。究竟到什么程度才算网瘾,应该有个科学的说法,而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加以似是而非的判断。据我所知,目前关于网瘾的标准并不科学,也不大令人信服。
网瘾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如果到网吧可以发现,许多孩子沉溺在游戏之中。依我所见,如果说他们有瘾的话,“游戏成瘾”或许更准确些。他们中的不少人,只是游戏的地点在网吧,而不是真正意义的上网。将这类问题归结于网络,显然是不合适、不恰当的。对于他们来说,要戒的,恐怕不是网络的诱惑,而是游戏的魔力。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现代人,离开了网络将寸步难行,彻底“禁网”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经常有报道说,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在外受欺负,就把孩子在家里一锁十几年,结果孩子的智力、能力等发育停滞甚至后退。不让孩子上网的结果,和这个差不太多。
我一直主张适度上网。这不仅仅是针对孩子而言,而是每个网民都是如此。长时间上网的确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健康问题,颈椎病、手腕病、眼花头疼病等等;比如社交问题,现实社交恐惧症、宅生活等等;比如衍生问题,荒废光阴,浮躁网络状态与现实生活的混淆等等。
一方面离不开,一方面又不能过度,要拿捏得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据我所知,不少成年人都深陷其中,更何况尚未成熟的孩子了。但这不能成为远离网络的理由。因为,远离网络的结果,就是远离社会。
对于监护人来说,要对孩子上网有个正确的引导。一是上绿色网站(其实很难),尽量不要过早接触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内容;二是掌握上网时间,不宜过长;三是妥善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尽量有所促进,而不是因网误学;四是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既不完全相信,也不全盘否定。发挥其积极作用,力避负面影响。
这些做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不少家长自己对网络都搞不明白,要想把孩子指导好,就有很大难度。合理用网,要从小抓起。有些家长孩子小的时候,学习负担不重的时候,对孩子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等到影响学习了才开始戒。这难度就要大得多,效果也不一定明显。
至于电击治疗网瘾本身,我也不看好。据接受过治疗的孩子描述,太可怕了,可怕到可以把你折磨死。据说,结束这种煎熬的唯一办法是告诉医生,你已经接受教训了,必须对父母说“对不起”,必须对医生说“谢谢”。而一些家长却将孩子们哭着求饶误以为是治疗的效果。这恐怕多少有些自欺欺人。有报道说,不少孩子接受过治疗后继续上网。
依我所见,对待已经成瘾的孩子,有许多办法都比电击要人性化或者更有效。比如,引导其多参加户外活动,引导其将兴趣转移等等。当然这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放弃,也不能因为难就采取过激的方法。我担心的是,那些过分的方法或许能在一时使孩子离开电脑,但给他身心的创伤,恐怕一辈子都难愈合。
哪些事不该忘却,哪些人切勿怠慢
究竟谁是成功的妈......
每个人都应该上的一门必修课
那些不合时宜的细节......
别让咱爸咱妈成为“背卡族”
明天的路在今天,今天的路在脚下
裸奔在这个网络时代里
须知:高考生进考场必备什么??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最管用的法则是降低门槛
有什么比高考更可怕???
《潜伏》导演靠什么通过老师的面试?
一生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心中永远点燃那盏灯
从“长城也怕疼”看细节的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