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虽事发湖北省当阳,但在全国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地高中为了保证高考升学率,将考试成绩在300分以下的学生,“一刀切”地转入到了美术班。校方称,这些学生的成绩太差了,进了美术班,可能升学更有希望。(《楚天都市报》2月17日报道)
此事的关键词是“高考升学率”,潜台词则是学美术是高考的一条捷径。前者,可以折射出校方的无奈,后者则浸透着我国高考体制的悲哀。
作为一所学校,中国的学校,如今还没有一所能够摆脱升学率的桎梏。这也并非没有一点儿道理。学校办得好与坏,总要有个指标来衡量,而升学率则是最简单、最直观、最省事也最容易让社会和各方面认可的指标。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你说你学校素质教育搞得好,怎么证明?有什么实际意义?对百姓来说有何感召力和说服力?
尤其是作为一所中学来说,高考升学率简直就是一切。考上大学的多了,考上重点、名牌大学的多了,生源就会更好,上级就会欣赏,资金就会充足,人们就会上赶着求你。升学率低的,不但校方脸上无光,恐怕老师跳楼的心都有。如果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可以推断校方这样做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脱离开这个实际,一味地抱怨、抨击即便能解解心头之恨,对问题的解决恐怕也于事无补。正因为如此,这种无奈不只是校方的无奈,在一定时期内,也是整个社会的无奈。
问题在于这一作法,违背了学生的意愿,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权利。高考是高中教育的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把高中教育仅仅当成高考的一个环节显然是错误的。再者,对于正在成长的高中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的潜力很大,一次、两次考试的分数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对于那些在所谓的300分以下的学生一刀切的断了文理科高考的路,不但不公平,也可能扼杀一些原本可以利用后两年时间赶上来、甚至学得很好的学生。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如此一刀切地将学生划入另册,必然会使这些学生受到极大的伤害。对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恶果,校方不能熟视无睹。
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去学美术,是对当今高考体制的一种恶搞。如今,美术及其其它艺术类专业的高考,在许多人眼里都是进入大学的捷径。这既暴露出艺术类招生中还有一些空子可钻,也是对真正艺术的一种亵渎。你想啊,把学习差和学艺术都划上等号了,这艺术还叫艺术吗?一般而言,对于艺术类考生适当降低对数、理、化知识的要求,对文史理论要求也不能过高。但这并不等于学艺术就不需要文化课的知识。一方面,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许多艺术领域也需要插上科学的翅膀。目前,我们的许多所谓艺术几乎等于弱智,和他们的科学素养太低有直接关系。
对于强制差生学美术之类的事情,只是一味的抱怨和简单的抨击是不够的。一方面,要不断丰富教育资源,让更多地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进入大学;另一方面社会也要降低对高中教育的期望和苛求。作为校方,要积极争取社会和公众的理解,多采取些人性化的方式化解升学率的压力,多为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即便真的是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和办法,也要尽量做好和家长学生的沟通,做好各种善后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