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最怕内急。尤其是在外面的时间呆久了,更是如此。如果再是旅行或者旅游者就更麻烦了。有人戏称“上车睡觉,下车撒尿”。上了点儿年纪的男性假如赶上个前列腺之类的,出门时断不敢喝太多的水。但不管怎么说,也比女性方便的点儿,实在憋不住了,大自然中也就将就了。前两天我去了东北,在路上的时间长了,对这个问题感受更深。
中国的公厕问题挺多,一些旅游胜地也不例外。旅游点、游乐场所光知道收门票却不修厕所,或者是光有厕所不管打扫,当然也有游人不检点的因素。多数厕所凭着味道就可以找到,有的甚至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不大讲究的人还好,遇到个稍有点儿洁癖的就受不了了。多少总是影响点儿情绪的。
如果是走高速,一般是会在服务区让旅客“唱歌”。但如果车行国道上,就只能依靠加油站了。但如果车不加油只上厕所,有的还要收费呢。其它的地方收费厕所也不少。亚布力滑雪场的收费厕所,敢要一元钱。别说一元了,憋急了你,再多你也得掏啊。就怕你手边没带着钱或者没有零钱。那可真是大活人要让尿憋死了。
在国外,如厕也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儿。厕所可能不少,但如果语言不通,情况不熟,就是在你的眼皮底下,可能也找不到。我走出国门次数不多,但多数情况下是找麦当劳、肯德基。它们的标志一眼就能看出来,无论在哪个国家也错不了。进得门后,你可以大大方方地找洗手间,不用担心有谁敢用白眼看你。里面的卫生肯定没得说,还可以洗手、烘干......
都是卖北京烤鸭的,一个店一个味儿。而洋快餐则不同。虽然都是些垃圾食品,但走遍各地,各种吃食儿的味道都没有什么区别。室内装修都差不多,而且服务也还凑合。尤其是解决方便的问题,找麦当劳、肯德基没错。
手头没有统计,但可以肯定地说,麦当劳、肯德基没少赚中国人的钱。哈尔滨的中央大街那条街,就开了好几家。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包括高速路旁的服务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虽然都知道吃多了洋快餐对身体不大好,但架不住人家的服务好,不但孩子们爱吃,成年食客也不少。即便是旅游者进去为了找洗手间,但解决了内急的好感为麦当劳、肯德基还是赢得了印象分,说不定也能带动了生意呢。
有时候挺纳闷的,同样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洋餐馆能办到的事儿,我们却办不到?祖国各地的餐馆该有多少,可哪一家能向游者敞开它的洗手间呢。把游人拒之门外,或许减少了一点儿麻烦,但极有可能把客源也拒之门外了。
开发旅游的部门,应该把洗手间当成间大事儿来做。大大小小的商家也应该把为游客提供方便之方便,当成一件善事来做。这可是件利己利人的好事啊。
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厕所问题,实际上还是个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问题,当然也有深层次的文化问题。
注:此文被北京青年报每日评论版和北京晚报副刊刊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