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上热传的国内最差专业不可全信

(2008-01-14 21:35:46)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杂谈

    如今的一些媒体可真的是奉行“客观报道”了。如果读者不长点儿心眼,还真保不齐就让媒体忽悠的找不到北了。
 
    今天北京晚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就是一例。新闻的题目是“网上热传国内大学17个最差专业”。报道中说,一篇名为《中国大学最差的17个专业》的博客文章近日被多家网站转载,一时间在不少人中引发了热议。但这些专业到底是不是最差的,对不起,人家记者没说。

  博客的作者列举了17个专业,还写了入选理由,该文章所提到的17个专业分别是什么这里不加转载,其入选理由也不加评述。只想对读者如何对待这类报道、记者该如何报道这类事情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对于网络上的东西,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网络上的信息,本来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这篇博客的内容来说,说到底也只是一家之言。但作为私人的网络日志,在自己的博客里尽管可以尽抒己见。即便其中有些偏差,人们也不会说博客是误导;作为博客网站,或者说一些门户网站,对网民们较为关注的博文进行重点推荐也无可厚非。受众对于网络的期待,对于网站把关人的期待,不能与一些自称为“主流媒体”的媒体们相比。
 
    问题在于所谓的主流媒体该如何对待网络信息。该报道是《三湘都市报》记者所为。报道中除了介绍了那篇博文的观点之后,写到“部分应届毕业生认为,排名不准确,但是有些代表性。”采访了哪些应届毕业生,又怎么具有代表性,都没有具体交待。报道中援引了一家不知名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某老师的观点,也认为“其结论有失偏颇。但其中提到的某些专业的就业状况,确实不太理想。”且不说这个老师的观点依旧是一家之言,谈不上什么权威性,也没有举出说这些专业是最差专业的依据和理由。 这样的报道,不可避免地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过去是网站转纸质媒体的新闻,现在成了纸质媒体转网络的信息。现在有些纸质媒体的记者懒得狠。他们不再深入现场,不再实地采访,而是从网络上搜索。对于网络上那些点击数高的内容,稍加修改、甚至不加修改,就在纸质媒体上刊发。前几天,关于警察学院不再招收本科生的报道就是这样出笼的。
 
    不是说网络上的信息绝对不能用。但如何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官方网站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报道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对于网络上的舆情,可以作为了解民情、民意的依据之一。但如果想直接采用网络上的信息那就要多加注意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在受众中造成混乱。
 
    判断一个专业究竟好还是差,恐怕不能凭个人的想象或者感觉。尤其是要说哪个专业是国内最差的专业,更应该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据。这点儿道理,如果作为一个湖南的都市报不懂似乎还有情可原,对于京城一份有50年历史的报纸而言就应该认真对待了。我不敢说这样的报道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但可以肯定,一些家长、考生会因此而放弃这些专业的。而这种放弃并不一定就是科学的、理智的、知性的。
 
    本文不想论述这些专业到底是不是国内最差的专业,因为这的确太难说清楚了。我只想告诉大家,对于网络的东西,既不能一点儿都不信,更不能什么都信。而这篇报道是依据网络而作,同样也不能全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