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夷山水天下和

(2007-11-09 12:57:08)
标签:

时事评论

旅游

武夷山

文化

导游

    祖国的名山大川,大多都有个说法。有的是天下秀,有的是天下幽,有的是天下险,有的是天下奇。在爬天游峰时,同路人说起这事儿来,很有些为武夷山着急。纳西族和博士随口说:我看“和”字不错。细细一想,的确有点儿味道。
 
    如今,什么都讲究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都是如此。世界讲求和平,矛盾讲求和解,为人讲求和气,家庭讲究和美,事业讲求和顺,这是大势所趋。“武夷山水天下和”,既响亮又有特点,还具有时代特征呢!武夷山的山水的确十分和谐。不知道武夷山的市长是否赞成。如果要用这句宣传语,可别忘了奖励这帮人,起码应该授予我等个荣誉市民称号什么的。如果能提供免费再赴武夷山游览的机会就更棒了。
 
    这让我想起在张家界风景区里看到的情景。许多景点都面向游客征名,其结果怎样不大清楚,但在发动游客,关注景区建设上还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如果武夷山愿意面向社会发起一个征集宣传语的活动,想必是会收到好的效果的,也会是促进游客和景区管理者和谐的一个积极的举措。
 
    许多人都不愿意重复去一个地方。以前我也是。但后来发现,其实每次去和每次去的感受是不完全一样的,甚至有时完全不一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就会有不同的景观。即便是相同的景观,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境况,其感受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我这次是第二次上武夷山,但还是情趣盎然。的确,我也有了与前一次完全不同的新的感受,也算是不枉此行。
 
    导游水平的高低,素质的优劣,对旅游者来讲影响极大。此次,组织者费心请来的导游是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毕业生,还当过几年普教的老师,不但知识丰富、信息量大、语言具有感染力,而且嗓音很好,还为大家用受过训练的嗓子唱歌。一问才知,他可不是一般的导游,是武夷山导游协会的副会长呢。他告诉我们,当地对导游管理得很严,不但有其它地区常有的导游分级,还进行星级评比活动。他本人已经是五星级导游了。由此我想到,对导游不但要严格施行入门前培训制度,入门后更要严格监管,而且还需要有激励机制调动导游高质量工作的积极性。
 
    在旅游区的大门前,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有人在推广电子导游器。我随手拿过来试听了一下,是标准的播音员声音,而且还配了很优美的音乐。据说每到一处,导游器都会自动解说。价钱15元,比请个导游便宜多了,而且自主性强了,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导游的随意性。如果是一个人上山,租一个带着应该是好的选择之一。唯一的问题恐怕是游客需要多问点儿什么的话,导游器可没本事给你解答了。
 
    上山之路,绿树遮蔽。南方的树种和北方的差别很大。同行者中搞专业的人都很难分辨清楚,我等百姓就更难了。虽然有些树挂了牌,但很多都没有挂,以致我们发现一种很特别的树后,逮着谁问谁,结果还是不了了之。看来,绿色科普工作的力度还需要再大一些。
 
    武夷山的特点是爬山观水,行水观山。这话很准确。上山的路上,移步换景,抬头看山,俯身望水,远眺山水云树,真是美不胜收。与之相对比的是,下山的路太枯燥乏味了。我们沿着下山的主路而行,大约40多分钟的步行中没有任何景点了,也没有一个标牌,连个基本的休息设施都没有。路的两旁全是树,遮住了人们的视野。设计必要的休憩设施,适当地设置几个观景台,或者给下山者来点儿音乐听听,都会给枯燥的下山路添点乐趣。
 
    上山不易,下山更难。难就难上过山后,体力明显不支。后山哪条人修的石板路,走起来特别不舒服,走两步太大,走三步太小,搞得原本已经很疲乏的游人更加累了。看来,需要请研究人机工程的专家来帮忙设计一下,研究研究台阶多大才更适合游客的行走。
 
    相比而言,九曲溪竹筏漂流就有趣得多了。人们坐在竹筏子上一点儿都不累,也就有了嬉戏和欣赏的雅兴。再加上艄公那一本正经又充满谐趣的解说不时地引人发笑,给漂流平添了更多的乐趣。但是要想让艄公开口,是要另付小费的。坐在筏子上的人,一方面对艄公一竿一竿地撑付出的辛苦充满感激,另一方面又觉得不情愿交小费显得不大符合中国的国情。
 
    真是应了山不在高、有水则灵的老话。武夷的山不高,有个把小时就能登上天游峰。但武夷的水,给武夷的山加了分,也给武夷的风景增添了许多灵气。仁者爱山、智者喜水,无论仁者、智者,都可以在武夷觅到所爱。这也是武夷山区别于其它名山大川的最显著的特点。更为难得的是,武夷山水显现出的那种协调与和谐。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缺一不可,构成了武夷山这个整体。仅仅是一沟清水,那不是武夷。仅仅是几座青山,那同样也不是武夷。
 
    武夷山的水实在是难以置信的清澈。都说至清无鱼,但我明明看到溪里的红眼金鳟在水里尽情地游着。问过几个当地人,都说这鱼只能看不能捕,否则是犯法的。
 
    武夷的山也好,水也罢,都离不开树木的庇护。在山里,你什么都不用做,仅仅是那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就够你好好享用的了。离开了树,大王峰也好,玉女峰也好,就缺少了质感和生动。离开了树,九曲溪的水,就不可能如此纯洁和透明。树,是武夷山水和谐的纽带和生命的助推器。
 
    省林业厅一位负责人很是自豪地说,想看地上到北京(指名胜众多),想看地下看西安(指兵马俑等文物),想看青山绿水就到福建。这要归功于福建在全国的森林覆盖率排名第一。不仅仅是天游峰景区是这样,第二天我们所到的龙川瀑布和一线天景区等都是如此。打个比方吧。大都市的闹市区的负氧离子含量如果有200个的话,那么在武夷山景区内就达到了2万个,如果到自然保护区的话就达到了13万个。可惜因为修路,未能进入保护区腹地,也算是个遗憾吧。
 
    尽管当地人对武夷山个旅游还算满意,但我认为在推介上武夷山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多采取一些措施吸引游客,在生态文化的打造上多做点儿文章,都可以让武夷山和百姓的距离更近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