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刚刚公布了受威胁物种的红色名单。科技日报称这是为全球物种灭绝危机再敲警钟。可惜的是,这个警钟没有多少人听到。不赖别人,原因在于许多媒体都没理这个茬儿。
我上网搜了搜有哪些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很遗憾,统共才有12家转载了。其中还有的糖酒快讯、星空资讯、江门新闻网和青海新闻网这样的网站,甚至还有我自己能够操作的一个网站。不敢说转载的这些媒体影响不怎么大,但相对于这一新闻的重要性而言,远远没有引起媒体的关注。仔细翻看了许多纸质媒体,对此,也十分吝啬自己的版面。
是这个警钟不该敲响吗?不是。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据称,这个红色的名单中包括了41415个物种,其中有灭绝危险的比去年又增加了188个。已经灭绝的达到了785个,有65个物种只能存在于圈养地和人工培养的环境中。用个相对概念来表示,每4种哺乳动物、每8中鸟类中就有一种面临灭绝危险,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和70%的植物同样也面临这灭绝的危险。
是这类新闻受众不该关心吗?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主席达布林说得已经再清楚不过了:物种灭绝危机的挑战需要全球公民、全社会、各企业、各国政府和决策者共同关心和行动,从而保证给子孙后代保留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但对如此事关全球、事关后代的重要新闻,多数媒体毫无反映,使得信息的传播来了个“肠梗阻”,也就难怪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生态保护事业、环境保护事业没有得到应有的舆论上的支持和响应了。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选择者,其选择新闻的标准直接关系到某种信息在受众中的影响。总体来看,我国媒体的绿度不够。这既表现在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类信息传播的总量不够上,也表现在传播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的引领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生态保护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要想得到全社会重视,首先要得到媒体重视。如果希望全社会都树立起关爱生态、关爱环境的意识,媒体首先要树立起这种意识。要想使国土绿起来,媒体首先要绿起来。
因此这样的建议就不是多余的了: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中,适当加入生态、环境类知识的普及。对广大媒体人员、包括老总们进行上岗培训时,应该加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训内容。在对媒体进行的相关检查和督查中,也有必要对其“绿度”进行必要的评估。与此同时,在生态类、环境类人才的培养中,加入一些传播学内容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