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对于孩子们来说,尽管也没闲着,但比上学还是轻松多了。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一些孩子没有应有的期盼,反而有很明显的畏惧。有的孩子对家长说,“要是再多放几天假该多好啊。”
恰好我读到了一份美联社和MTV电视台联合对美国1280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其中披露了这些孩子快乐的源泉。除了亲情和友情之外,绝大多数孩子认为上学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能这个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让孩子们喜欢上学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有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关教育的效果和成败。
不敢说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上学,但不喜欢学校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是大有人在。他们不喜欢上学的原因不外乎有这样几个:一是学业太重;二是竞争压力太大;三是不适应学校和老师的管理;四是缺少吸引学生兴趣、适应学生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
多数孩子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觉都睡不够,能快乐吗?一些学校的学生们进了校门就要小手背后,既不能乱说,更不能乱动,能快乐吗?有的学生在学校里除了上课,很少有什么课下活动,能快乐吗?不少孩子上学时家长送到门口,进了学校就是上课,放了学家长就在门口等着了,和同学们几乎没有一起玩耍的时间,能快乐吗?有的孩子不大守学校的规律,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能快乐吗?有的学校担心孩子的安全,取消了许多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就连春游、秋游都能减就减了,孩子们能快乐吗?
将上述种种不快乐的原因,都归罪于学校和老师们是不公平的,要想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孩子而言,要慢慢懂得一个道理: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学会品尝出快乐;对于家长而言,对孩子有一个适当的期望,不要给孩子在学习方面施加太多的精神压力;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则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要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寓教于乐,多鼓励、多表扬,少指责、少抱怨。不要动不动就公布学习成绩,也不要什么都拿考试排名说事儿。既要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注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习缺乏情趣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稍差的学生。
快乐的情绪,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些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学校都不该忘记这一点。当我们对孩子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时,不妨先想想,孩子们在学校快乐吗?我们应该为孩子们的快乐,做点儿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