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孩子对电脑,亲近还是疏远?

(2007-07-18 09:23:37)
标签:

教育

电脑

网络

美国

戴尔

联想

学生

教师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不去比了。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比得合适的话,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比出自己的干劲来的。就拿对待孩子与电脑的态度来说,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就挺大。虽然两国的经济实力有所差别、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尽相同,但比一比,或许还是能看出大问题的。
 
    昨天晚上,恰好看了几眼倪萍演的《美丽的大脚》。其中一个情节过目不忘,令人心颤。为了给学生们募捐一台电脑,这个西北黄土地上的普通女教师带着学生们在一农民面粉老板面前唱尽了赞歌,最后不得不一口气喝下了一瓶白酒。我想,她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但不这样做,她的学生就会继续远离已经飞速发展了的网络世界。我想,面粉老板和许多人一样,如果想做,是有能力给学生们掏钱买台电脑、架起一座和世界接轨的桥梁的。
 
    假如不是今天看了人民日报的报道,我还是不会写这篇博客的。中国穷,是现实。尽管一些孩子沉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和家长头疼的事情,但因经济条件差、尚未接触过电脑、不知道上网为何物的孩子并不是少数
 
    其实,买不钱电脑的孩子美国也有。人民日报报道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4岁的路易斯,每天放学后,不得不到学校的实验室去用电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候作业太多,回家就错过了晚饭时间。但随着“一名学生一台电脑”项目的推广,他和其他买不起电脑的孩子这种烦恼不复存在。
 
    这个美国幸运孩子所在的校区决定,从8月份起,向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免费提供全新的笔记本电脑,使用期为4年。到2013年,全校区1700名学生,每人将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按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免费使用电脑。如逃课次数不多,保证95%的出勤率,经学校和家长签署合同后,学生可把电脑带回家,可享受免费高速上网服务。4年以后,如果学生家长付费35美元参加电脑培训,电脑将归学生所有。
 

  据称,“一名学生一台电脑”计划是2004年美国一些私立和公共机构联合推动的,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正在加入进来。缅因州、弗吉尼亚州已完成了预定目标。

 

    在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度加紧推行一个学生一台电脑的同时,我们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一是穷买不起电脑。二是买得起也不买。三是家里有电脑也不让孩子轻易用。买不起是因为经济原因,但后两种情况就是对电脑和网络的认识问题了。

 

    电脑和网络是双刃剑。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担心孩子会因为迷恋电脑而耽误学业,害怕孩子会因为沉溺网络而走上歧途。但却忽略了一点,这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将渗透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将成为整个世界的血管。使用电脑和熟练上网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功。离开了电脑和网络,不但一事无成,还将被世界所抛弃。

 

    美国之所以致力于推广一学生一电脑,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21世纪的全球化竞争,电脑是每名学生必备的工具。我们也一直声称自己培养的人才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样的人才其标准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肯定是娴熟地使用电脑、可以科学地借助网络的力量。这一点认识得早、认识得到位,在未来人才培养上就会占领主动地位。否则,培养出来的人就会出现瘸腿。不可能在现代社会里健步如飞

 

    尽管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没有美国雄厚,但如果认识到位,还是可以在学生中推广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有所作为的。起码,那些家里买得电脑的,学校已经建有计算机房的,可以尽量发挥其作用,让学生们接近电脑、熟悉电脑、使用电脑。我们应该做的是,科学地指导学生们,而不是被动地设置一些障碍将学生与电脑和网络隔离起来。

 

    就连美国实现一学生一电脑都要有个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就更难了。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先可以实现一个学校一台电脑(所有的学校,而不仅仅是城里的学校、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的学校)、一个年级一台电脑、一个班一台电脑、一个组一台电脑。

 

    我注意到,美国的这一计划也不是政府行为,而是由私立和公共机构联合推动的。著名电脑公司戴尔等负责提供电脑、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希望联想等著名公司在这方面能带个头;希望大老板、小老板们各尽所能,别非要老师们喝了一瓶白酒之后才解囊相助;希望各个单位将自己淘汰下来的电脑别卖给那些骑着板车收废品的,而是支援一下那些缺少电脑的孩子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