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为“最大”之前,中国旅游该做何准备?

(2007-07-01 09:20:23)
标签:

绿色传播

联合国

旅游

中国

央视

中新社

    央视6月29日的新闻联播快结束时,李瑞英口播了一条中新社的简讯:联合国预计2020年前,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听过之后在网上搜索了N遍,没有看到更多的媒体对此加以报道,说明联合国的这一预测在国内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6月28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弗兰贾利在曼谷参加一个论坛时表示,预计中国将在2007年或200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而在2020年前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时隔一天的30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出席首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研究大会上也称,中国是世界旅游加速发展的发动机,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对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权威人士的这一预测,不仅对中国旅游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其新闻价值可谓极大。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媒体反应平平,其热情与对一些明星轶事、马路消息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对媒体的这一下乘表现不想加过多的评论,只是担心这一预测没有被国人(包括领导层、决策层,业内人士,也包括普通百姓)所重视,没有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必要的和充分的准备。
 
    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许多情况有所不知。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在世界上排名第四,旅游消费排名第六位。由于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中产阶层增幅明显,已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消费群体,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在我们为了生计整天瞎忙的时候,我国年度内的国际旅游者已达125亿。国内游客达14亿,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权威人士透露,日前亚太旅游协会在全球作了一次民意调查,被调查者中有47%的旅游爱好者有意到中国旅游,排名第三。调查显示,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境外运动员和观众,90%的人表示要到北京以外的旅游城市观光游览。对于世界性的这一中国旅游热潮,不知道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准备地怎么样了。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精神风貌和民族文化的平台。在这种意义上说,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中国旅游热,就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和经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有了长足进步,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可讳言的是,还有许多地方未尽人意。我们的酒店等一些硬件可以说和国际上基本接轨了,但在旅游文化、旅游服务等软件上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者说不尽快解决,不但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还会影响和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大意不得,马虎不得。
 
    大家多少都有些在国内旅游的经历,可能也曾跨出过国门。所以,对于我国的旅游业的软肋也略知一二。我以为,起码有四点需要尽快改善。这四点都不是什么科技尖端,远没有像人上太空、发射神六那么难,但不下点儿力气,没有点儿有效措施,还真解决不了。
    建议一:把厕所建设好、管理好。有的旅游点儿找不到厕所,有的地方厕所过于简陋,有的厕所还在收费,更多的厕所太脏了,闻着味儿就可以找到厕所,其状况简直难以形容。游客在其它方面或许还能将就,但厕所却是不可或缺的。应该把厕所建设,放在旅游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上加以考虑。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和保洁。
 
    建议二:提高旅游团餐的质量。如今的旅游团餐,多是流水作业,不但花样单调,而且要滋没滋、要味没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在家都讲求个营养搭配,出门玩去了就得勒紧裤腰带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这大家都知道,但还是要说得过去吧。人们对团餐的要求并不高,不一定要有鸡鸭鱼肉、生猛海鲜,来点儿家常菜就可以了,但在烹饪中也别太将就了。希望有关部门制订个量化的基本标准,对旅游团餐的承办饭店也来个资格认定什么的,并定期检查监督,来个暗访。
 
    建议三:开发点儿富有特色的纪念品。旅游不能只让游客饱个眼福,还要想方设法让游客带回点儿什么。这不仅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繁荣,还可以起到宣传自己、扩大影响的作用。可现在的情形是,许多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大同小异,毫无特色,而且制作粗糙,质量极差。头一次两次还可以唬唬人,再三再四就无人问津了。有关部门应该结合地方特色和景点特色,在开发旅游纪念品上下点工夫。面向社会搞些设计大赛,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总可以搞出些名堂来的。
 
    建议四:在旅游文化建设上有所突破。现在的许多景点解说词,缺少积极健康的内容和优秀的文化精髓,一些自然景点的解说中有不少庸俗、粗俗的解读。应该组织人力,认真挖掘旅游胜地的文化宝藏。编写出版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的旅游宣传品,设计形象生动的旅游标识和过目不忘的形象宣传语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