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青年报国内新闻版头条的主题是个差不多通栏的大标题:“禁止炒作高考状元”被取消。不知道是为媒体、学校炒作高考状元松绑,制造宽松的舆论环境,还是其它什么考虑。其实,就算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中不取消这一规定,媒体和学校该怎么炒也还是怎么炒。像这类如同虚设的条例,取消了也罢。
事实也是如此。年年嚷嚷禁止炒作状元,一年比一年炒作的更厉害。拿今年来说,无论是首都北京,还是偏远的省份;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可以看到状元们的玉照、报道以及一些行踪。今天一家报纸报道一位状元回小学母校参加期末典礼,还称是该小学培养出的第一位状元。开句玩笑说,不知道状元的幼儿园会不会请他回去,会不会也称自己是培养出状元的幼儿园呢?状元出生的医院也该光荣光荣,不管怎么说,也是自己接生的第一位状元呢!
状元的母校炒作状元,似乎还有些利益可图。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二是可以证明自己的教育质量,三是可以为自己招揽生源做个幌子。但媒体热衷于报道的目的就不大明白了。从读者心理来讲,更多的考生、家长,可能更关心自己孩子的未来。对状元们的关心,顶多是在其成功之路上,而不是关心他们到底是去港大还是上北大。
学校也好、媒体也好,炒作状元都会引发一定的副作用。但人家炒不炒,咱也管不着。有的状元虽然有些身不由己,但也是顺水推舟,乐意不得地借此提升一下自己的身价。这些也不用咱操心。只想说说,在这种社会舆论中,在状元们忙着接待记者的时候,其它考生应该做点什么。
一是静下心来谋划一下自己的未来。自己没有状元的牌子可以炫耀,也没有港大提供的奖学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明天的路。分数考得差不多的,可以考虑考虑自己明天的大学生活如何度过。如何迎接即将来临的每个日子;分数考得不理想的,需要考虑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去走。怎样用今后的努力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二是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来个笨鸟先飞。说到底,高考只是进入大学的开始。过不了多少天,状元也好,榜眼也好,所有的高考的分数就都不管用了。高考的成功与失败,都只能说明2007年这个夏天发生的事情,而不能说明今年的秋天之后会发生什么。进了大学校门,需要用实力说话。所以,趁着别人还没启动的时候,自己抓紧时间来个拾遗补缺,再来点提前预习,都是有必要的。实在不知道学些什么,学学英语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是劳逸结合,安排好难得的这个假日。高中阶段光忙着高考了,多少该看得书没看?多少该走走的地方没去?多少电影、DVD没工夫欣赏?找出好久没摸的网球拍打打,到游泳馆游游泳。如果可能,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学着摸摸社会的脉。所有活动,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就是了。除此之外,为大学生活准备必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也需要列入日程。
总之,我们要做的事情也很多。还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些吧,还是让这段日子过得更有意义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