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朝鲜。五连包的方便面怎么背去的,又怎么背了回来。隔着鸭绿江的那个国度,与我们的想象并不相同。不仅有宽阔的街道,有高大的建筑,有特色的饮食,有整洁的环境,有深达百米的地铁,而且幸福指数洋溢在每个公民的脸上。而印象最深的,当属朝鲜孩子们的幸福而自在的童年、少年,以及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
朝鲜实行十年义务教育,上学期间的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包括校服、学习用品等,甚至夏令营等活动也不需要学生自费。尽管经济并不发达,物质条件也不很充裕,但朝鲜的孩子们依旧很幸福。从小学到高中,都只上半天学,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和负担。再小的孩子上学、放学也没有家长接送,不少孩子都是步行。女生们手拉手并排而行,男孩子们则显得更活跃些。大太阳底下,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在街头静静地打扫卫生,在田地里捡拾麦穗,身边并没有老师、大人督促和监督。
平壤的万景台少年宫,更让人羡慕不已。每天,少年宫里都会有5000多个孩子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弹琴也好,跳舞也好,刺绣也好,书法也好,统统都不需要家长花一分钱。每周四下午5点,都有一台少年宫孩子们的公演。我们恰好赶上,有幸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不但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准,而且孩子们那松弛、自然和发自内心的喜悦,极富感染力,是我在国内许多类似的艺术团的孩子们身上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朴导告诉我们,这样大规模的少年官,平壤还有一个。在朝鲜各地有无数个兴趣小组,有特长的孩子既可自己报名、也可由老师推荐到少年宫参加培训。少年官的大门永远向每一个孩子敞开着。在万景台少年官,我们看了手风琴练习班、朝语书法班、传统刺绣班......每个孩子都是自愿而不是被父母逼着来的,所学的内容都是孩子自己的感兴趣的而不是为了小升初、中考和高考。
同行的同胞们在少年宫里走一步、叹一步。大家都想起了自家的孩子们。哪个孩子不是早起晚睡?哪个孩子不是上着好几个课外班?哪个班不需要家长掏一大笔银子?以往属于正常教学的内容,比如绘画、音乐等等,如今都已经市场化和课外化了。许多少年官都早已成了五花八门的课外班的教室。各种各样的考级更是把钱赚了个盆满钵盈。而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天性被扼杀了,原本很突出的特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但孩子累,家长也跟着累。
在我国,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就是“素质教育”,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但现实是,中小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书包越来越沉,眼镜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差。按说,许多孩子的生活条件并不差,有的还很奢侈,但就是不会笑,不会有那种发自内心的笑。
许多人在许多方面都愿意与国外比,这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好。如今孩子们多为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大家都知道,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明天。所以,让孩子们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对于小家、对于国家,意义都十分重大。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像朝鲜的孩子们那样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成长啊!我想,这也是许多人的希望吧!
注:此文刊登在北京青年报7月11日东张西望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