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穿着学士服、戴着学士帽的大学生,有的拿着扫帚,有的拿着墩布,脸上都戴着鬼脸面具。他们在郑州二七广场“扫大街”。据说,这样的“行为艺术”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学生放下“面子”,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再择业”。6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这幅照片,报道了这一新闻。
怎么看都觉得这张照片像恶作剧。在闹市区搞这样的名堂,不引起公众的反感才怪呢。如果我是用人单位的老板,绝不会选择善于搞这类行为艺术的学生的。除非,我的公司就是专门搞这类行为艺术的。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是事实。学校的主管部门想尽了办法,也是我们看得见的事实。但类似郑州中原工学院这样,组织学生到闹市扫大街,不但对于改变学生心态没有什么益处,反而会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的反感。这类行为艺术,如果真的是为了艺术,另当别论。但如果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手段,却是不大合适的。
大学生的就业心态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转变。但如何转变,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这类简单、直接、表面化的行为艺术所能解决的了的。鼓动几个学生穿戴好了、到闹市里比划比划或许容易,但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深层次问题,则需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降低大学生超出客观现实的就业期待,要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多接触社会,多学习和掌握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些远比在闹市搞这种闹剧有意义的多。
客观地说,目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形象并不怎么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和一些人总是搞这类闹剧有一定关系。社会希望的大学生不是离百姓越来越远的演员,而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的实干家。所以,这类噱头还是少来点儿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