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强。前一句话过时不过时姑且不论,这后一句可真有些与实际情况不大符合了。现在和哪个家长说起孩子来,都是一脑门子官司。怎么看自己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学的多,没有别的孩子学的好。这个愁发的,简直是大发了!
都是盲目攀比惹得祸。孩子和孩子都挺聪明,能差到哪儿去啊。但孩子和孩子也不会完全一样。总是拿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那铁定会越比越没劲,越比越有气,越比越看自己的孩子不顺眼。人家学了画画儿,咱家没学,那还得了?人家过了英语二级,咱还低一级,那多吃亏?人家报了4个班,咱家才报了2个,那不落后了吗?
学习成绩和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关系。家长期望值太高,孩子的压力就太大。压力太大了,成绩也很难考好。一天,一位家长用自行车驮着孩子边骑边训。“怎么这么没出息!班里有两个考了100分,你怎么才考99?”乖乖,99分还不满意?第三名还不满意?一分之差,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能差到哪里去呢?班里四五十人,能名列前茅已经不容易了。第一就有一个,如果每个家长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第一,不就麻烦大了?丢了一分,找到原因加以改进,下次说不定还能补回来。一旦训斥得孩子没有了信心、患上了考试综合症,那不不是闹着玩的。
家长过于敏感,极易上纲上线。我亲耳听到一位家长路边教子。你小小年纪就学习不认真,长大了还能干什么?看你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就等着给人家XX扫地去吧。看看,这哪儿跟哪儿啊!小时候不认真,有可能大了也不认真,但也可以逐渐认真起来。关键是大人的引导、家长的鼓励以及科学方法的激励。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高高兴兴回家,告诉家长考了百分,家长说太棒了。你以后还会得更多的百分;过了几天,孩子回家有些沮丧,原来没有考好,得了90分。家长说,90分不错了,我上学时还得不了这样的分数呢;几天后,孩子蔫头耷拉脑的回来了。这次砸了,只考了60多分。家长说,不错,60分及格,说明你达到了基本要求;又过了些日子,孩子回家时在想,看看这次家长会怎么说吧。原来,他这次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结果是,家长知道后平静地说,这次你成了最后一名,不用再担心同学们会超过你了。但你却可以尽情地超别人了。你不服气谁,努努力,一定会超过他的。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了,学习成绩也稳定了。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考试时不想考好,不想得第一名,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单纯地拿别的孩子的成绩和自己孩子比,没有太多的意义。一味地抱怨孩子、指责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有的家长常常抱怨孩子考试太马虎。而孩子马虎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马虎,家长也说不清楚。除了空洞地说,下次考试可千万不能马虎了,不会起到什么作用的。考试成绩不大理想,与其抱怨、指责孩子没有别人考的好,还不如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找找没有考好的具体原因,确定一下改进措施,并督促孩子一步步加以落实。
必要的批评是应该的,但问题是对于孩子而言,还是应该以表扬、激励为主。充分肯定其优点,鼓励其继续努力。万一有些失误,孩子内心已经很难过了,做家长的一定要给予鼓励,帮助他闯过这一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