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查中国高考状元,有无意义?(铁铮看高考20)

(2007-05-17 06:32:15)
标签:

我看高考

高考状元

排行榜

     5月14日,高考前夕,中国校友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不失时机地发布了近8年来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我不知道这项调查的详情,也不大清楚这个课题组的背景,只是感到这样的调查意思不大。亏了这是首次,否则不知道已经耗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但愿这是最后一次,因为仅仅是对中国高考状元展开这样大规模的调查,没有太多的意义。
 
    我看了一下这份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高考状元的社会影响、基本情况、就读高校情况、就读专业及院系情况、就读中学情况等。还发布了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院系排行榜、专业排行榜以及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等榜单。但我绝对是为了写这篇博文才会耐着性子看这些的,因为,这的确没有什么意思。
 
    说调查高考状元没有意义,其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高考状元的产生虽然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很强的偶然性。一般来说,高考状元大都属于优秀的那群人,但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那个人。状元和榜眼、探花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有多大区别,如果研究后就会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不看好高考状元调查的理由还有,高考状元的许多情况都有其特殊性,缺少普遍意义。因此,对其的研究成果,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其结论也就丧失了对他们的指导价值。
 
    高考状元,只是在求学的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尽管这次成功很不容易,但在人生历史长河中真的只是一个浪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一些过去,但绝对不能说明状元们的未来。高考状元,说到底,不过是在本省区范围内高考中分数最高的那个人,并不说明其全面素质、创新能力等等。
 
    在实践上看,高考状元也不具备多少社会示范性。他们的选择、他们的言行,并没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即便是在高考报名的趋向上,也少有作为。因为,他们高高在上,众多的考生想学也学不了。
 
    对高考状元的调查,特别是其调查报告的公布,与社会的导向不大相符。社会舆论一直在反对单纯以高考分数评价学生,以高考升学率、升重点大学率、升名牌大学率等来评判中学工作。许多省市都不再公布状元们的姓名和基本情况,社会上关于制止炒作高考状元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一些由状元们所做的产品广告,也引起了有些受众的反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状元们开展调查到底有多大意义,值得研究。此时,公布所谓的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榜单就显得与社会舆论不大协调了。
 
    再看看具体的调查结论也可以说明,这种调查没有太大的价值。有的结论不言自明,有的结论含混其辞,还有的结论有哗众取宠之嫌。
 
    有个结论是,九成高考状元们都奔了北大、清华和复旦了。就这,不用调查,老百姓都知道;
 
    有个结论说,状元们选择专业“嫌冷爱热”,上的都是热门专业。人家考了第一名,所有的专业敞着口挑,人家肯定要选那些热门的了。报告说这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我看帽子大了些。到底选什么专业合适,只有人家自己知道。没有具体分析状元的报考动机,仅凭人家学了热门专业的结果,就断定状元们不理性,其实恰恰说明调查者缺乏必要的理性。
 
    调查报告中还写到,当务之急是大力进行“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利益”为奋斗目标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克服极端的急功近利的“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人生目标。这怎么看怎么像给状元们上政治课啊!就是现在的政治课也不这样空讲大道理啊!如此远大的奋斗目标,不知道调查者自己是否能够做到。用此来要求一个18岁的学生似乎太过了吧。
 
    最可笑的是,调查者还提出了由国家设立“国家状元奖学金”的建议,甚至提出参考长江学者评选办法,每年招生前公布设立这项奖学金的高校和专业名单。且不说这个名单如何产生没有一点儿可操作性,就说有许多地区都是考前报志愿,谁敢说自己一定能考个状元呢?!
 
    现在可以关注的问题很多,没有必要围着状元大作文章。即便是非要做个状元的调查,不妨调查调查他们上了大学以后究竟怎样?看看他们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永葆了青春与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