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心健康,比任何一所大学都重要(铁铮看高考14)

(2007-04-15 08:19:13)
标签:

我看教育

    本来不想继续写高考的博文了,但4月12日信报刊登的一则消息让我改变了主意。
 
    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惋惜和遗憾的消息:一位年仅17岁的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时溺水遭遇不幸。报道说他早在去年10月就被查出患有早搏,医嘱不能参加竞技性的活动,但他却从今年1月中旬起又回到了游泳池。
 
    好友和知情人说,他想考交大、复旦,而健将级运动员可以加分,教练提出如果不来,训练名额就没有了。已经永远远去了的小运动员无法向我们诉说,究竟是不是真的为了高考加分的原因令他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训练,但为了上大学、为了上一所理想些的的大学而拼命的考生为数不少。
 
    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许许多多青少年的理想,甚至是全家人、几代人的理想。但无论如何,上大学也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更重要。这个道理说起来并不难理解,但箭在弦上、身不由己的考生及其家长却常常忽视了身心的健康。以健康换录取通知书的现象在身边并不少见。一位高考生近来几次在家长面前流露:如果考不好就如何如何,甚至还暴露出厌世的情绪。听说此事,我的心里都一紧一紧的。人命关天,所以还是要写几句开导开导,不知有没有效果。
 
    身体健康对于人来说是一切的基础。即便是考上了大学,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学业任务。心理健康也是如此。
 
    没有健康的身体,考上大学又有什么?(当然不是指残疾人上大学没有用)没有健全的心理,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把身体搞跨了,闹得自己成天神经兮兮的,考上了理想大学也难以坚持下来。勉强坚持下来了,也很难有所作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年没考上,还有明年、后年,还可以参加成人高考;本科没考好,以后考硕考博时还可以扳回来;专业不理想,入学以后或许还可以调整,还可以辅修二学位,可以读研时再加调整......但如果没有了生命,这一切就都无从谈起了。所以,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入学通知书的PK台上,还是身心健康的份量要重得多。一切都要服从于“不损害身心健康”的大前提。以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显然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所以,不能过度劳累,不能连续熬夜,要保证一定时间的睡眠,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要适度进行体育锻炼,要培养自己驾驭自己心情和心态的能力。我的具体建议是:
 
    (一)给自己一个跳起来可以摸得着的合理目标。目标定的过高,超越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潜力,只能会给自己带来压力。而压力一旦得不到及时排解,超越了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可能会诱发一些悲剧的产生。
 
    (二)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前期的努力不一样,学校的条件不一样,师资水平不一样,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差别。在目前的情况下,单纯看人家比自己多考了多少分,只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三)学会自我调试心态,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度锻炼。在操场上出身大汗之后,心胸会开阔得多;音乐疗法、聊天散步,都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心理的压力。
 
    (四)树立必胜的信心。笑着迎接高考的挑战。既然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场较量,不如把其当成一次锻炼的机会。成也好,败也好,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从小到大,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再多考一场也没有什么!
 
    (五)家长和社会都不要给考生太多的压力。有的家长说,我也没说什么啊。其实,过度关心有时也是一种压力。对于全社会而言,有时不关注,反而是最好的关注。媒体的有关报道应该慎之又慎,不能不顾考生实际的一味的炒作。
 
    (六)考学生的同时,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做家长的的确不易。但也要咬着牙挺过来。根据孩子的需要,多给些具体的实在的帮助,避免有意无意地制造紧张气氛。家长的心态平稳,孩子就会好些。家长先倒下了,孩子压力不是更大了吗?
 
    注:此文刊登在2007年4月18日的北京日报《铁铮的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