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电视剧《继父》片尾的演职员表最长,但将10位司机的大名写了上去却似乎在影视界还没有过先例。这几天吃了晚饭看一集李幼斌烧锅炉后,都会在片尾看到这10位司机的名字匆匆晃过,只是我没有记住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遥想当年,不兴署名。许多作品都是"集体创作",不管是歌儿啊、曲儿啊还是画儿还是其它。顶多写上个佚名来代替。署上了自己的大名,有突出自己的嫌疑。哪项成果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慢慢地,署名由稀罕也成了时髦。先是记者署名(有的记者如今根本没有采访和写作,就敢把通讯员的新闻稿加上或者改成自己的名字)。后来给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们也开始在版面上、栏目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有些新闻奖除了奖励作者外还奖励加工该作品的编辑,也算是对幕后英雄的尊重。
起初,影视剧只署主要演员和主创人员的名字。渐渐的不但主要演员越来越多了,还有了领衔主演的说法,以后恐怕要出“功勋主演”、“杰出主演”之类的了。电视原本就是集团军作战,少了哪一位,这片子都拍摄不成、剪辑不了、配不了音、打不上字幕、发行不成。于是,后面的名单越来越长,当然向上滚动地也越来越快。其实,电视看到这个时候,多数观众都会起来上趟洗手间、闭上眼睛养养神、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什么烟火啊、拟音啊、大吊臂啊之类的没几个人盯着看。名单再长也没有收视率,或许只是对拍摄团队的一种安慰罢了。
署名,是一种著作权的表现。前几天,春晚上朗诵的那首打工子弟的诗没有署上原作者之名,引发了轩然大波。什么《忏悔无门》作者之争,也都表现在署没署上名字上。那个女明星的裸身替星的大名没有署上,也很是大闹了一通。有些学生抄了篇文章不但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还把导师的名字加上,结果师生都成了学术腐败的典型。
署名,也是对作者、创作者、完成者的一种尊重。大家为此付出了,既要得到经济上的回报,也要提高一下知名度,原本也在情理之中。复杂的是,很少有事情是一个人、几个人可以完成的,大家都做了工作,丢下了谁都不合适,所以演职员表就越来越长。没有演员是万万不行的,无论角色是大是小都要把名字署上不可;没有导演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导演以及一大堆副手、助理等等也就纷纷“上幕”;拍摄班子、推广班子以及服务班子,一个也不能少。管他有没有观众看呢,反正我把你名字写上了,你就别找我麻烦了。
署名还可便于联系。你编了个版面,把自己名字写在上边,还为读者投稿提供了方便。万一人家读了报、看了电视,想和记者编辑和相关企业联系联系,也就有了个线索不是?
其实,署名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寻求监督的告白和承诺。写篇文章署上名,有文责自负的意思。你在这里胡说八道,如果触犯了法律,人家就凭你的署名一告一个准。如果你怕丢人,就该在自己署上名字的时候,反复检查、精益求精,千万别坏了自个儿的名声。
从这些角度看,司机进了演职员表让人有些不解。我很尊重司机,也尊重每一个体力、脑力劳动者。司机为电视剧的拍摄肯定出力不小,又拉又运的,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按说写上个名字也不为过。但是,把他们的名字写上了,不知道那些为摄制组送盒饭的打工仔有很没有意见。没有他们送饭,早就把你们饿死了,还拍什么电视剧啊。还有打扫卫生的呢?维持秩序的呢?做服装的裁缝们、做道具的师傅们呢?盖背景的木匠、瓦匠、油漆工们呢?把他们丢下也不够意思吧。可如果把这些人的名字统统都写上去,那还看什么电视剧,就光看他们的名字算了。
应该说,许多人都为影视剧的拍摄做了自己的贡献。但不一定都要把大名加上。不说像雷锋那样做了好事不留名,只是说这些人既不享受电视剧拍摄的著作权,也不为了负什么责任,更不是为了让大家联系方便。所以,还是不把那么多人都署名会显得妥当些。
看到司机的名字上了演职员表后,没有丝毫的“老百姓终于当家作主”了的感觉,也没感到制片人对司机的尊重,反而觉得有些庸俗了点儿、或者有些“戏说”的味道了。哪些人署名、那些人不该署名,是个问题,需要大体有个规范。否则过不了几天,演职员表里还会出现做饭的厨师、看病的医生......那还叫演职员表吗?那不成了后勤服务人员大榜单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