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多,什么事儿都能炒起来。就说大年三十快要敲钟的那会儿吧,窗外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电视里的主持人叨唠点什么其实是听不大清楚的。无论如何,再过几分钟、几秒钟,又一个新春就要到了。所以,不管是节目调整也好、还是主持人口误也好,都没有什么值得大说特说的。更没有必要在网上引发什么争论,闹得念错了对联的主持人还要在网上道歉。
媒体从来都是火上浇油,恨天下不乱。今天出版的信报就历数了春晚的十大露馅,还煞有介事地登了张姓主持的道歉,黑压压的搞了半个版。
总的感觉是,中国人该把事儿当成事儿的时候,似乎变得特别粗犷、粗心、粗放。比如,你的产品质量、医疗水平、工作态度、职业操守等等,似乎都是一根根皮筋儿,可松、可紧、可长、可短,有和这些较真的,但很少。否则我们中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那些并不大重要、无关痛痒的事儿,中国人似乎又看得太重了。不管奥运会也好、亚运会也好,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入场时都一本正经,穿戴得像刚进城的外地人(没有丝毫贬义),举手投足都像有什么约束似的。再看看别的国家的队员们,一个个活跃、奔放、极富个性。不就是入个场吗?没有必要整齐划一,只要是把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不就得了?
去年夏天去了澳洲。从不穿西服的我,压根儿也没翻箱底找它。领队虽没好意思批评我,还是帮我借了件同行者的领带、西式风衣穿戴上了。坐在接待室里,穿着别人的衣服总觉别扭。再看看人家主人,有的穿着夹克,有的也就是一件衬衣。我搞不懂,就算西服是人家的正装,什么时候成了中国人在正式场合必穿的服装式样了?只要是干净整洁、适合自己也尊重他人的服装不就可以了吗?
话题再回到春晚来。中国人太把春晚当回事儿了。20多年前,我们没有春晚,哪年不过年?春晚不就是一台在大年三十播的晚会,有必要把它提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百姓和谐安康的高度吗?金导演神经快要崩溃,一会儿毙一个节目,还捂着节目单不让报道。媒体也是像蜂拥而上。人家不让报你就别报了呗。那么多国家大事、热点、焦点、冰点,报道点儿什么不行,非要像“狗仔队”那样盯着春晚不放?在许多观众的心目中,春晚就是个热闹,没必要七审八审,审得只剩了下官话、套话。
现场直播出上点子差错是正常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前面的节目拖了时间,接着演就是了。该倒计时了就停一下也没有不可以的。就算是还有几分钟新春的钟声才响,几个主持人说点子吉利话、拜年话也没什么不可,不就图个热闹吗。真没必要赋予那么多的政治内涵和专业要求。正因为把春晚太当回事儿了,排练了一遍又一遍。结果稍有变化,就乱了套。乱了套也没什么关系,没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也没扫了绝大多数百姓的兴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把导演、主持人整得灰溜溜的。
该认真的时候,还是要认真。可有些事情还是没必要那么较真。否则,闹得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好了。心胸开阔点儿,眼睛看远点儿,对人宽容点儿,活得潇洒点儿,没亏吃!
想起了一句东北话:多大点儿事儿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