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没长嘴”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

(2007-01-13 21:15:51)
    今天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消息说“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虽然援引的是“有关工作人员感慨”,其实代表了该报记者编辑的观点。报道的论据是家长替孩子打电话报名当志愿者,说大学生由家长代劳咨询的占到了15-20%。
 
    将不愿意自己开口的大学生说成是“没长嘴”是否恰当,这里不多评论。但还是想提醒一下,没长嘴三个字尽管是加了引号的也有些不妥。不信,你说人家“不长眼”试试,非得挨揍不可。是不是像报道所说“没长嘴”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里也不多加考证。我只想就消息中将“没长嘴”的原因归罪于他们的父母,说两句公道话。
 
    该报记者写道,“一些父母从小包办孩子的一切,无论孩子长到多大、长到多高,在父母眼里总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前半句多少还有点儿在理,做家长的毕竟不该包办一切,但后面的话却有些欠妥了吧。在父母眼里,孩子的确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这把年纪了,每每给家里打电话,年迈的父母还是会嘱咐我注意别感冒、出门小心车等等。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这和包办一切没有必然的联系,至少没致使我“没长嘴”。将关爱孩子和包办一切混为一谈,起码的逻辑关系是错误的。如果该记者自己没有孩子,我想其父母看了这样的话也会不以为然的。
 
    如今的大学生能说会道的应该不是少数。但也不能否认有的大学生口头表达是有欠缺的。因为,我们衡量一个人口头表达如何,主要是看能否在必要的场合、准确生动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要达到预期的目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非正式场合,一个个说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但一到关键时刻就张不开嘴了,即便勉强说了也显得辞不达意。由于口头表达不好,在校期间失去了许多机会,在就业时也带来的困难,走上社会后也会吃亏。这个问题的确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我一直在说,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雄鹰,那么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就是那奋飞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啊!
 
    至于有些人不善于表达,和父母的过分关照有一定关系。但原因还有许多。比如,从小到大,学校的课程设置里都很少有和口头表达相关的内容,多数人的口头表达都是自学的,有的成了才,有的就缺少技巧;比如,缺少锻炼的机会,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比如,社会上有些人说的套话、官话、俗话等等,给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科学而娴熟的口头表达技巧,对于现代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缺少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天北京晚报刊登的消息说,美国一18岁大一的男生当上了市长。市虽然不大,只有2000多个市民,但可贵的是他在选举中,挨家挨户阐述自己的从政理想,终于说服了大多数市民。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说美国的大学生比中国大学生爱说、能说、会说,但其说服公众的实践体验对其成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与其讥讽大学生“没长嘴”,与其将板子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在家长们身上,不如切实为学生们提高对口头表达重要性的认识做些善意的引导,不如多给他们创造些锻炼的机会,不如以身作则给他们的口头表达树立榜样。这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当然也是媒体人的责任。
 
    注:此文刊登在2007年1月17日的北京日报《铁铮的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