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北京青年报刊登消息,介绍兰州市治政的新模式。在市委书记的倡导下,该市正式发文要求,市局委办以上单位的“一把手”,轮流走上电视现场办公。按说,党政领导如此重视媒体,作为传媒人来说应该高兴才是,但对于“一把手”们轮流到电视上办公的创意,我却并不看好。
电视在大众传媒中是影响最大的之一,在形成舆论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许多问题都是通过上电视节目后才得以解决的。这里不排除许多领导重视群众舆论的因素在里面,但也有一些人在舆论的压力下勉强为之。在我国,在一些地区,还是有遇到问题找记者、不找市长的现象存在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上焦点访谈节目成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的最好途径。这一方面说明了舆论监督的威力,也证明了有些领导“不怕群众怕舆论”的被动。
演播厅就是演播厅。不可避免的会有演的成分在里面。即便你没有演,别人也有理由有这样的怀疑。尽管书记一再表达“没有禁区,大胆提问”的意思,但如果真的问得书记哑口无言了,能不能一刀不剪地播出来恐怕难说。到录制现场的人如果没有任何限制,谁也保不齐问者会说出点什么来。如果有了限制,会不会有找了一堆“托儿”的嫌疑?从报道来看,已经上过电视的一把手们真的解决了几个问题。但依我来看,都是些小儿不言的事情,不上电视也能够、而且早该解决。
说到底,我反对的不是一把手们上电视。如果他们能上电视和大家对话、沟通、互动,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借此来表演,就有可能坠入另一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泥潭。
要让我说,一把手们还是多深入到基层去为好。最好还是微服私访,不要兴师动众,更别带那么多电视记者。如果交通部门的一把手能自己在上班下班高峰开开车,就能知道交通已经堵到了什么地步。如果工商管理部门的一把手能够走街串巷看看,就能知道多少街头小贩、也会看到他的手下是如何对待小贩们的......
创新固然不错。充分利用媒体也非常对。但还是拜托一把手们认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为人民办好公吧。如果可能,到信访室里接待接待访客也行。如果再进一步,经常抽出时间来到群众中走走、看看,就是不办公也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