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梁龙扎龙技艺传承人傅全泰生存现状调查讨论纪要

标签:
傅全泰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扎龙杂谈 |
分类: 头上无花自然香——论文 |
http://s2/middle/4aaf01d3x894465f040e1&690
中国铜梁龙扎龙技艺传承人傅全泰先生(照片来源,课题组自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以人为主线的“活态”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和传递者,他们往往具有过人的才智,其身贮存和承载着大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传统文化信息,掌握着独步天下的精湛技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系统中人是文化传承与繁衍的活态文化基因,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原生动力。傅全泰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扎龙艺术传人的代表人物,对中国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迄今对傅全泰的介绍也存有缺憾:其一,专门研究傅全泰彩扎艺术的学术文章几乎空白。其二,在百度等网站或书面资料中,对其介绍多有讹误。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傅全泰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与整理,对其艺术进行系统研究将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傅全泰个人简况
傅全泰1934年出生于铜梁县安居镇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时常到彩扎作坊观看揣摩,回家之后可凭借记忆动手扎制龙灯道具,傅全泰具有艺术方面的天赋和勤奋,从读小学时就被学校视为“小画家”。
1951年就读于合川师范学校美工科,在校期间也从未间断过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在此期间曾拜唐银先和巴蜀书画名家周北溪为师。唐银先家族几代均以彩扎为业,周北溪对龙灯艺术亦颇有研究,此二人对傅全泰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并对其后来的龙灯、狮灯等工艺扎制风格的影响最大。
1954年,傅全泰中专毕业后曾任教于合川久长街、柏树街等小学,任教期间仍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彩扎研究,加深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美术理论知识,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彩扎技艺日渐精进。
1963年傅全泰自动离职回铜梁安居镇从事工艺美术工作,在此期间,主要从事铜梁县川剧团的川剧魁头道具行业并根据自己的特长广泛搜集民间文化资料和龙灯图案,通过向传统文化长时间的研习,更加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了技艺,为以后扎龙艺术的深化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傅全泰扎龙工艺生存现状
传承人的生存现状问题直接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本课题组对铜梁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扎龙艺人傅全泰家族进行个案专访,并对其生存现状进行系统记录、分析、梳理,调查情况列表如下:
傅全泰扎龙艺术传承人基本情况
成员情况
出生年月
性
主要经济来源 彩扎工艺
主要收入情况 1984-1986年3万左右/年1986年-2001年2万左右/年
政治面貌
学
学艺方式
从业经历
获得荣誉
1988年被四川省轻工业厅授予“四川省民间工艺美术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称号。
1989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组委会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90年被重庆市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理事组委会当选为“重庆市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理事”。
1992年被四川省轻工业厅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94年被重庆市文化局授予“重庆市民间艺术家”称号。
1996年被重庆与世界灯会组委会办公室聘为“重庆与世界灯会艺术顾问设计制作部主任”。
1999年被重庆市文化局授予“重庆市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
2000年被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当选为“重庆市民间文艺家”会员。
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成员情况
出生年月
性
主要经济来源
主要收入情况
政治面貌
学
学艺方式
从业经历
获得荣誉
成员情况
出 生 年 月
性
主要经济来源
主要收入情况
政治面貌
学
学艺方式
从业经历
获得荣誉1987年制作的小型工艺龙先后在《中国日报》外语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等报刊登,1987年并被重庆日报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成员情况
出生年月
性
主要经济来源
主要收入情况
政治面貌
学
学艺方式
从业经历
获得荣誉
成员情况
出生年月
性
主要经济来源
主要收入情况
政治面貌
学
学艺方式
从业经历
获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