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分类: 互联网 |
当时,香港的化妆品市场跟现在的内地市场很相似,一般的化妆品大多走高价位、高利润的路线,化妆品只在百货公司的专柜有售,百货公司向化妆品厂商收取进场费和提成。为了节省费用,莎莎将专柜大多设在人流量多的沿街店铺,既免于交进场费和提成,又保证了客流量。对莎莎来讲,如果将所有的品牌放在同一个专柜出售,那么莎莎统一的专柜形象可以节省一大笔装修费用,而导购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所掌握的足够的美容专业知识能够保证照顾多个品牌,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人工成本。
最大程度地让利给顾客,莎莎很快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消费群。而随着规模的扩大,莎莎开始逐步直接与世界各地的厂商直接进货。大批量进货是莎莎砍价的筹码,配合以全球采购战略,莎莎总是能够给出产品的惊喜价。
经过27年的发展,现在香港莎莎已经成为折扣进口化妆品零售店第一品牌,在亚洲拥有69家分店,销售400多种品牌,15000种化妆品、护肤品、香水和头发护理产品,占据了香港同类产品35%的零售市场份额。
虽然莎莎首创了香港的化妆品连锁零售模式,但在香港,走莎莎路线的却并不只莎莎一家。拥有14间连锁店的卓悦化妆品批发中心一直以莎莎为竞争目标,在销售部分名牌护肤品的同时,兼顾二类国际品牌化妆品市场;已有31年历史的雅施化妆品店也在与莎莎和卓悦暗中较劲,所经营的诸如H2O+、兰蔻的部分一线产品价格在100至200元之间,比莎莎和卓悦还要便宜。另外,拥有超过 30 间化妆品零售店及美容及纤体水疗中心的天使化妆品店,产品的售价也都比莎莎低廉。
近年来,各种品牌的化妆品零售店都试图在莎莎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低价已无法为莎莎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转型高端可谓迫不得已。去年莎莎将原先黑红相间的店面改为了亮丽的粉红色,希望改变人们心目中“廉价”的印象,打造一个新莎莎。这次进军内地市场恰为莎莎转型提供了契机。
近10年来,我国市场化妆品的销售额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递增,2003年突破520亿元,2010年销售总额有望突破1000亿元。
目前在中国,百货商场的专柜销售模式占有化妆品市场近70%的份额,而化妆品零售店则几近于零。而在成熟的市场,例如欧洲和美国,两者几乎各占有50%的市场份额。今年“独霸天下”的百货公司专柜开始受到挑战,香港莎莎、法国丝芙兰和上海奕婷举动连连。化妆品连锁零售店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圈地运动势必首先分流百货店的专柜销售额。
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上化妆品有关直销的声讨声也不绝于耳,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觉得货不对版。化妆品还是个体验消费。直销带给消费者的价格兴奋期已经疲惫,现阶段必须走出成本市场的比拼,进入到产品质量的阶段!为顾客提供更有品质、更有品味、更个性化的时尚体验,这将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盈利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以众多电子商务企业在摸索中开始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B2C这个被打入冷宫的皇后正在重新受宠。未来3年内,在传统渠道销售的所有商品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购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