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Ⅱ事件已经愈演愈烈了。在经历连续8天的质检风波之后,SK-Ⅱ9月22日称,将暂停在中国的产品销售,并暂停SK-Ⅱ的专柜运作,但称此次暂退中国市场并非因为产品存在安全问题。SK-Ⅱ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设置的10多个退货中心,已于9月22日起停止运作。同时,北京商场内的专柜和临时退货中心也已人去楼空。
SK-Ⅱ的生产商宝洁公司似乎完全没有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眼里。尽管宝洁公司停止多个退货中心的运作,可能是由于一些消费者出现了不理性行为,但也应该看到,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行为与宝洁公司此前对消费者傲慢的态度不无关系。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就是企业的“上帝”,但宝洁公司为何敢于不将其中国“上帝”放在眼里呢?
宝洁公司之所以一直认为自己的产品不存在问题,还与中国现行的国标不是很严格有关。对于铬和钕两种物质来讲,尽管国标在原材料使用上有“不可加入”的明确限制,但原材料在化合生成化妆品成品之后,对多少剂量单位内含多少铬、钕属于安全范围没有具体要求。这就可能给了SK-Ⅱ可乘之机。
中国现在总喜欢说“与国际接轨”,但很多打着“与国际接轨”旗号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多保护企业的利益。而中国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更多“与国际接轨”。
宝洁公司敢于如此傲慢的底气,恐怕还是来自于中国对企业特别是对待跨国巨头们过度保护的政策。在中国,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当消费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是以企业的利益为重,如果这样的企业是一家跨国公司,这种情况就更甚。
东方睡狮真的醒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