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管理者职业化的MKASH原则
■文/李士福
管理者的贡献在那里?传统的管理理论把管理的贡献放在“效率”与“生产力”的提升上,如工作方法标准化等。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的更新、产品的变化、高科技的应用、客户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胜负的关键点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效率、生产力转向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竞争优势的赢取”。因此,今日衡量管理者的贡献,自然要放在管理者对“客户满意度”、“竞争优势赢取”的贡献上。
浩如烟海的管理理论潮流一度让中国企业迷失自我,比如执行理论,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员工相对来说职业化素质比较高;不过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种误导!中国企业最大的黑洞不是执行,还有更大的黑洞——职业化!职业化素质!没有职业化素质哪能谈沟通、执行、细节和战略?没有职业化素质保证的执行、细节和战略,简直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为什么员工缺少执行力?为什么员工不重视细节?为什么员工普遍缺乏敬业意识?为什么企业效率不高、质量不稳定?……不解决职业化素质问题,什么执行,什么细节,什么战略,都解救不了企业!
现代化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必须职业化,人们不会仅仅因为一纸委任书而信任你,而是更愿意因你的职业化水平而维护你的权威,接受你的领导。惟有使自己的表现不断职业化你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创建优秀的管理团队,创造管理高绩效的团队文化。管理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人,而人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职业化。加强管理者和员工职业化素质修炼,提升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竞争力,才能够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现代化的管理者必须是职业化、高效能的管理者。
所谓MKASH原则,即动机、知识、技能、行动和习惯的组合,MKASH象个车轮,如果不圆,就走不动。
1、动机(Motivation):
没有动机,没有追求就不会激励自己,也不会影响别人。有追求才会乐在工作。
动机就像一部汽车车轮的轴心,处于核心的地位,动机的大小和强弱决定了车轮的运转速度和运行状况。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对事对物的态度,这种差异往往造成人生结果的巨大差异,是成功还是失败。个人事业能否成功,不在乎你的才华,最重要的是您的态度。
积极心态影响下的动机会加速车轮的运转,从而加速管理者的成功;反之,消极心态影响下的动机则不但对管理者的成长不利,反而可能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
所以,你必须正确认识积极动机对成功的激励性作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动机面对工作和挑战,不断激励与超越自我,在积极动机的引领下去实现所制定的目标和远景。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从改变自己的态度开始。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唯有心态解决了,你才会感觉到生活与工作的快乐。
2、知识(Knowledge):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从事那份工作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比下属员工更为专业,职业化必须以专业化为基础和背景。
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应对那份工作的专业知识,要做的好还得具备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持工作的开展和拓展。
惟有不断获取专业化的知识,管理者才能做到职业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不断得到认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发展空间。
3、技能(Skill):
技能是管理者赖以开展工作必要手段。
只有知识,没有技能,也是寸步难行。试想,一个管理者如果不具备沟通的技能,怎么与人沟通,怎么开展工作,没有人际交往技能,怎么与同事合作,怎么和下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技能的锻炼应该提高到与知识同等的高度,高度重视,不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转化为能力。
4、行动(Action):
具备了良好的动机,专业化的知识,熟练的技能水平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显然还不够。
高效能的管理者还必须具备快速行动的能力,具备强劲的执行力。有的人方方面面都比较优秀,知识水平很高,能力很强,可就是做不出出色的工作业绩,原因就出在行动能力的欠缺上。汤姆彼得斯说,“快速制定计划并采取行动应该成为一种修养”。要想成为一个职业化的人才,就必须改掉犹豫不觉,瞻前顾后,拖拖拉拉的办事作风,在自己认准的事情上认认真真地采取行动,用行动来证明一切,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5、习惯(Habit):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良好的习惯给人好的印象和感觉,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成功。
职业化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习惯,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习惯,改掉曾经的不好的习惯,养成职业化的行为习惯,使你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你职业的风采。
以上仅仅简单的介绍了卓越管理者一些常用的工作准则,还远远不够深入,还需要我们继续在工作当中不断地加以强化,更加熟练地加以运用,使之成为帮助我们获取高绩效的有效工具。关于职业化问题笔者计划做个专题,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