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都督于知微碑》详注14
(2022-10-23 00:08:00)
标签:
姚崇详注于知微兖州都督谢酉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兖州都督于知微碑》详注14
嗟乎!郑辰甫及,谢酉难移,既劳息之有期,岂桐君之可救?以先天二年六月廿五日,薨于长安常乐之里第,春秋七十九。泰山其颓,仰曾峰而何及;长河既竭,望清澜而遽远。以开元二年十一月十八日,迁祔于京兆府三原县万寿乡长坳原旧茔,礼也。公东海望族,三台贵胄,行为模楷,言成准的。居家尽孝,奉国竭忠。情叶段干,直以道义为富;性符徐邈,唯以诗书自娱。
注释:
郑辰、谢酉。说遗憾于公没有活到郑玄的年龄,却像谢安一样说死就死了。用典。另文详参《郑辰谢酉》一文。20150301天天新博客。
疑缺字为桐君之“君”。桐君,上古名医。参阅天天新2015博客文章《郑辰谢酉》。《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块,自然。
据前景云二年封郡公,而后文又开元二年迁葬祖茔,推测,于知微去世应该在先天二年。景云三年,即公元712年。此年先为景云,后改元太极,称太极元年(正月十九日日至五月十三日),又改元延和,称延和元年(五月十三日到八月七日)。然后又改元先天,即先天元年。次年即先天二年。即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十一月一日改元开元。次年即开元二年。所以说于知微的死亡时间,既然是二年六月,必定是先天二年六月。故缺字应为“先天”。查先天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即公元713年7月22日。由七十九岁推测,于知微生于公元635年。而于知微就死在长安县常乐里自己的府第家里。
泰山倒下,仰望层层的高峰,来不及挽救。黄河干涸,徒然看着波涛滚滚远去而无可奈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记录孔子知天命,将死而自歌,后人称为《曳杖歌》。
按礼要求正式迁葬于祖茔。时间在开元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公元715年1月27日。地点在京兆府三原县万寿乡长坳原。唐三原县,贞观元年(624)撤销另置的三原县,复改华池县为三原县,属雍州;天授二年(691)属鼎州,大足元年(701)属雍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属京兆府。今三原县属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兴隆村有于志宁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疑此句应为“东海望族,三台贵胄”。东海参阅前注东海于氏。贵胄即贵族子孙。天台八座,在天列吉星,对应人间,就是宰相、三公。《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于知微的祖父于志宁曾为宰相,故云。
他的言行都是他人学习的楷模与标准。此句可互文理解。
对家庭他能竭尽孝道,对国家他能竭尽忠心。此句也可互文理解。
他的感情像段干木一样,以拥有道义为富有。段干木(约前475-前396)姓李,名克,封于段,为干木大夫,故称段干木。春秋末战国初晋籍魏人。孔子再传弟子,魏文侯时为相。《淮南子·修务训》:“段干木辞禄而处家,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文侯曰:‘段干木在,是以轼。’其仆曰:‘段干木布衣之士,君轼其闾,不已甚乎?’文侯曰:‘段干木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施千里,寡人敢勿轼乎?段干木光于德,寡人光于势;段干木富于义,寡人富于财。势不若德尊,财不若义高。干木虽以己易寡人不为,吾日悠悠惭于影,子何以轻之哉?’”
徐邈(171-249),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曹魏重臣,官至司空。《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有传。此引徐邈,不是强调他好诗书,而是暗示他有徐邈一样的德行。《徐邈传》载徐邈去世后朝廷称他“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