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秤诫》详注2
(2022-09-20 01:25:25)
标签:
姚崇详注执秤诫公平五诫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执秤诫》详注2
故南北以对,左右以持,秤物低昂,不差毫厘。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君子似之。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皆其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乃无失。嗟尔多士,钦哉勉旃。庶以观则,同夫佩弦。
注释:
南北左右,对应于上文之四方。左右即东西。低昂,高低起伏、升降,是用秤的过程,最终达到平衡为准。不仅是为文体之对偶,我有古代的方位崇拜。易之四象,广泛应用于占卜文化。秤之公平,与天地之道相统一。《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以定,八封相望。”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史记五·龟策列传》:“魏相奏事,言东方之神执规司春,南方之神执衡司夏,西方之神执矩司秋,北方之神执权司冬。此云规矩权衡,指四方而言,亦四维为八卦。”
锱铢,音z zh,古代重量单位,六铢(zhu)为一锱。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比喻极细微的数量。矫,改变。欺,欺骗。犹今说执秤面前,人人平等。
保持诚信,维护公平,抛弃欺诈竞争,摒弃私情。
像秤一样的没有偏向、没有党同伐异,那才是君子应该有的品格。《墨子·兼爱下》:“《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
法者,天下公器:此句意为:法度是天下之人共同遵守的章法。法指法度、法则、规章。官者,庶人之师:此句意为:为官之人是平民学习、效法的榜样。庶人,平民。中国自古就有“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传统,商鞅、李斯创造,属于法家文化。执秤犹如执法,姚崇的思想显然有一定的法家特色。
自己对自己做到公平,没有命令他们也会服从。下层吏民没有怨恨,唯能依仗的就是上层的公平。《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说上级所向往的,就是下级所追求的;我能言传身教,他们就会躬身效法。
我能达到至公至诚的境界,人间就会趋于大同。我能坚持公正如一,执政就能没有缺失。苟:假如,如果。大同,是古代的理想社会状态,这里强调的是无差别对待。这里的执一,可以理解为一个标准执行到底。既有公平统一,也有始终如一。《荀子·尧问》:“执一无失”。
嗟尔表示感叹。钦哉勉旃,表示勉励。犹今说“各位官员哪,你们照此努力吧!”多士犹群贤、百官。旃是“之焉”的兼词。《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尚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惟刑之恤哉!”由末句可见,姚崇作“五诫”,主要目的是整顿吏治,文章的假定阅读对象是朝中百官,语气就是对百官的训饬。
庶以观则,或作“庶经观则”,“经”字误。庶,副词,但愿,表希望。句式即:如果这样,那么差不多可以那样了吧!观则,观摩、效法。同夫佩弦,意思是把我这篇《执秤诫》作为座右铭来警戒自己吧。《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带弦以自促。可得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