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德裕《舌箴》详注2

(2022-09-11 20:28:28)
标签:

姚崇

详注

口箴

舌箴

李德裕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李德裕《舌箴》详注2

尝窃思之,圣哲之言,上可以动天地成典谟,次可以正人伦明得失,默而不言,代何述焉?《系辞》云: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在慎其所言而已矣,岂必缄其口,铭其背,以矫当世哉?杨子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张仪以舌存而交乱,亦善不善之效也。感姚公之梦,乃为《舌箴》云:

注释:

我曾经私下思考过,圣贤的言论,上可以感动天地,成为后世崇尚的典谟。典谟,《尚书》有《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等篇,合称典谟。《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后世把经典、法言,称为典谟。

其次,圣贤的言论还可以起到正人伦、明得失的作用。人伦,古代中国指主要道德关系相应的道德规范。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后人又称为“五伦”。使人伦正即“正人伦”。明得失,使人知道自己言行正确与否。《春秋繁露》卷六引孔子语:“吾因行事,加吾王心焉,假其位号,以正人伦,因其成败,以明顺逆。”

《论语·述而》: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参阅孙楚《反金人铭》,见本篇详注“附录”。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相传为孔子所作,基本上儒家思想。严肃对待所说的话罢了。姚崇《口箴》有“其言不善,千里违之。”参阅《口箴详注》。

难道非要把口贴上封条,在背上刻字,然后才知道慎言吗?那样也太矫情了吧!矫世,纠正世俗。

杨子,非杨朱,这里指扬雄,姓氏,扬同杨。扬雄(前53年-18),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汉朝辞赋家、思想家。仿《周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汉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有传。

汉扬雄《法言·问道第四》:“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

张仪(?-前309),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所谓交乱,指张仪以“连横”破“合纵”的外交策略,使天下大乱、他自己受罪。暗示张仪言之不善。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 ‘舌在也。’仪曰:‘足矣。’”

我有感于以梦中给我所说的话,于是创作此篇《舌箴》。感梦或是托辞,李德裕崇拜、模仿姚崇的痕迹分明如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