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神事详注
(2022-07-02 00:47:20)
标签:
姚崇详注四方神事文化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四方神事
详注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
姚元崇爲宰相,忧国如家,爱民如子,未尝私于喜怒,惟以忠孝为意。四方之民,皆画元崇之真神事焉,求之有福。
注释:
四方神事:四方人都把他当神事奉。本文选自《开元天宝遗事》卷上。
开元、天宝是唐玄守使用的两个年号。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开元天宝遗事》是一本笔记小说,作者是王仁裕。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天水人。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后仕蜀为翰林学士。唐庄宗平蜀,复以为秦州节度判官。废帝时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晋高祖时为谏议大夫。汉高祖时复为翰林学士承旨,迁户部尚书,罢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显德三年乃卒。事迹具《五代史·杂传》。
姚元崇即姚崇。姚崇在开元初为宰相,执政约三四年。详见《姚崇传》详注。忧国如家,忧虑国事,就像家事一样时刻悬挂在心里。
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姚崇留下德政,开创盛世,后来唐代历经祸乱,人心思治,时间越久,越会更加思念姚崇。
私于喜怒,意思是不因为自己的喜怒而不行公道。或,不因为自己的私事而发火。一个名人,留下事迹,历时久远,留下更多是美好记忆。
一心只相关忠孝。忠孝是古人推崇的两大美德。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规范。
真,肖像。四方之民,强调各地之人无例外之多。
神事,像神一样事奉他。神事灵验,传播极快,故而最后四方之民皆信之。
求之有福:向光崇的画像恳求,就会获得福。中国文化之福是抽象而混沌的概念。求福得福,愈求愈得,愈传愈神,也是传统神道的道理。
此文在《永乐大典(残卷)卷18223-卷22577》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三引用,原文基本相同。一个人逝世多年,被人看成神,既是对个人的最高肯定,也是民间文化演化使然。怀念纪念,实际已远离历史,却又延续历史。所以今天我们纪念姚崇,要从思维上厘清神化与研究的藩篱。我们无法接近绝对真实的历史,但我们必须追求相对更加真实的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