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陛下急用之》详注1

(2022-05-08 20:33:23)
标签:

姚崇

武则天

狄仁杰

张柬之

陛下急用之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陛下急用之》详注1

——《大唐新语》卷六举贤第十三

张柬之,进士擢第,为清源丞,年且七十余。永昌初,勉复应制策。试毕,有传柬之考入下课者,柬之叹曰:余之命也。乃委归襄阳。时中书舍人刘允济重考,自下第升甲科,为天下第一,擢第,拜监察,累迁荆州长史。长安中,则天问狄仁杰曰:朕要一好汉使,有乎?仁杰对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宰臣李峤、苏味道,亦足为之使矣。岂非文士龌龊,思大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者乎?则天悦曰:此朕心也。

注释:

本文选自《大唐新语》卷六举贤第十三。所举张柬之,所唐名相,神龙革命的主持者。推荐者先有狄仁杰,后有姚崇。皆有知人之明。

《大唐新语》,又名《唐新语》、《大唐世说新语》、《唐世说新语》、《世说》、《大唐新话》等,三十一卷,是一部笔记小说集。唐刘肃撰,自序于公元807年。《新唐书·艺文志》称刘肃为“元和中江都主簿”。余不详。

张柬之(625-706),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此时说年七十余,是指永昌初(689)。“年且七十余”,内含矛盾,是不肯定的说法。清源县,唐代太原属县。今太原市。县丞,副县长。

永昌,武则天年号。永昌初,公元689年。年老的张柬之勉强到京应“制策”试。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臣下的回答称对策,考试便称制策。

传,传说,非正式出榜。下课,犹下等。古代策士,也称课士,分成上中下等。下课即被评为下等。委归襄阳,意思是放弃了做官的梦想,直接回家乡。张柬之是襄阳人。唐代襄阳县属山南道襄州襄阳郡,今湖北襄阳市。

刘允济重考,把张柬之卷子从下第升为甲科第一。擢第后任命为监察御史,一直升至荆州长史。刘允济,字伯华,河南巩(今河南巩义)人。。工文辞,与王勃齐名。累迁左史兼直弘文馆,武后时(684-704)官至修文馆学士。时为中书舍人。

长安(701-705),武则天年号。好汉,此处是得力助手的意思。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本文谈长安中,实际可能狄仁杰已死。《大唐新语》笔记体小说,未必考实。其事则有,其时则未确定。《资治通鉴》有考异,当以《资治通鉴》记载为准。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武则天晨官至宰相。苏味道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

文士龌龊,犹说文人干不了大事。猜想武则天需要成天下之务的人。成务,成就事业。《易·系辞上》:“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刘勰《文心雕龙·程器》:“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皇帝所想,宰相能知。宰相所言,皇帝赞赏。武则天与狄仁杰,也算是君臣知心。看清形势,选拔贤才,揣摩人心,狄仁杰也无愧于贤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