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幸东都,至绣岭宫》详注1

(2022-05-01 19:06:59)
标签:

姚崇

详注

司马光

资治通鉴考异

绣岭宫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上幸东都,至绣岭宫》详注1

《资治通鉴》开元五年春事下《考异》注引

明皇杂录》

上幸东都至绣岭宫当时炎酷上以行宫狭隘谓左右曰此有佛寺乎吾将避暑于广厦或云六军填委于其中不可速行上谓力士曰姚崇多计第往觇之力士奏云姚崇方袗絺绤乘小驷按辔于木悦,吾得之矣遽命小驷而顿消暑溽乃叹曰小事尚如此触类而长之天下固受其恵矣

按正月东幸二月至东都未炎暑也今不取

注释: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开元五年春事下注。题目为天天新所加。

《资治通鉴考异》是宋代司马光所撰的史书,简称《通鉴考异》。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将其内容分别插入原文。

《资治通鉴考异》此前正文“五年正月,幸东都。欲免河南尹及知顿使官。宋璟谏。”之后注曰:《实录》此年五月乙己,以李朝隠为河南尹。《宋璟传》云:“上次永宁之崤谷,驰道隘狭,车骑停拥,河南尹李朝隠、知顿使王怡,失于部伍。上令黜其官爵。”二传相违,盖当时河南尹不知何人,非朝隠耳。所以引《明皇杂录》,加“又”字。《明皇杂录》,《明皇杂录》是唐代郑处诲编撰的一部古代中国史料笔记,共三卷。

东都,上洛阳,武则天时改神都。《玉海》:《地理志》:陜州峡石县有绣岭宫。显庆三年置。灵宝县有桃源宫,武徳元年置。河南永宁县西五里,有崎岫宫。西二十三里,有兰宫。皆显庆三年置。《明皇杂录》:“上幸东都,至绣岭宫。”唐诗人李洞《绣岭宫词》: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崔涂《过绣岭宫》:古殿春残绿野阴,上皇曾此驻泥金。三城帐属升平梦,一曲铃关怅望心。苑路暗迷香辇绝,缭垣秋断草烟深。前朝旧物东流在,犹为年年下翠岑。

炎酷:盛暑之酷热。广厦即大厦。清静的佛寺、高大的房屋易于避暑。

填委:纷集、堆积。这里指人多、混乱、无序。参阅注。据司马光分析,炎酷之暑热可能是虚,六军之混乱可能是真。

:但,只。觇音chn,看、偷看、察看。不直接问,从旁察看,我这么热,他怎么办?

高力士回奏,等于给皇帝说观察的结果。姚崇穿着单薄,坐骑矮小,坐在树荫下。袗,单衣。絺绤,音zx,葛布的统称。葛之细者曰絺,粗者曰绤。乘小驷即小马。木阴即树荫。本文重点突出姚崇之智。小马低,故能行于树阴之下。穿着单衣,本属寻常。行路之时,不如官衙闲坐,皇帝要讲皇威,官员讲究官仪,总不如自家避暑实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姚崇务实从权、小事也预备之至。所以能以小见大。《诗经·国风·周南·葛覃》: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这是圣人的话,其实也是古来下层人民都知道的浅显道理。关键在于能务实。深宫之中、皇家威仪,不过是迷失了本性而已。中国文化层层堆积,常常有辗转反侧、踵事增华。附录二薛季宣之论序与诗,可以参阅。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由此及彼,从小到大,小至养身,大到治国。避暑的智慧可以用于治国,则天下人都能享受姚崇智慧带来的好恩惠。唐玄宗这样的思维方式,体现出他对姚崇的极端信任。甚至有部分的偏爱与崇拜。也是一个年轻皇帝对见多识广的老臣的尊重。

这一句应该是在引用之后司马光评价,重点说明不取此材料入《资治通鉴》的原因:春天正月二月间,天气没有那么炎热。不合理为什么会有此传说?一半是事实,一半是传说,这正是谣言的基本传播技巧。姚崇之智,让人相信,故事重心只能从侧面看,姚崇的智慧,后人越传越神,玄宗的信任,兵越传越神。此二者如果成为信仰,其它时间地点,听者、读者、传者、记者,那里管那么多呢。而历史家谨慎如司马光,细考存疑,如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