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轩以送》详注1
(2022-04-21 18:41:51)
标签:
姚崇唐玄宗临轩以送详注李德裕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临轩以送》详注1
玄宗初即位,体貌大臣,宾礼故老,尤注意于姚崇、宋璟。引见便殿,皆为之兴,去则临轩以送。其他宰臣,优宠莫及。至李林甫以宗室近属,上所援用,恩意甚厚,而礼遇渐轻。
及姚崇为相,尝于上前请序进郎吏,上顾视殿宇不答,崇再三言之,冀上少售,而卒不对。崇益恐,趋出。高力士奏曰:“陛下初承鸿业,宰臣请事,即当面言可否。而崇言之,陛下不视,臣恐宰臣必大惧。”上曰:“朕既任崇以庶政,事之大者当白奏,朕与之共决;如郎署吏秩甚卑,崇独不能决,而重烦吾耶?”崇至中书,方悸不自安,会力士宣事,因为言上意,崇且解且喜。朝廷闻者,皆以上有人君之大度,得任人之道焉。
注释:
本文选自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亦收入《古今图书集成》之《明伦汇编·官常典·公辅部之12》。
玄宗即唐玄宗李隆基。体貌,礼貌,用为动词,礼敬。《战国策·齐策三》:“淳于髠为齐使于荆,还反,过薛,孟尝君令人体貌而亲郊迎之。”。宾礼故老,对老臣特别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注意,注重、重视、加意。西汉 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宋璟(663-737),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人。与姚崇并称姚宋。参阅《旧唐书姚崇传》详注。
便殿,别殿。兴,站起来。临轩以送,送大臣上车。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李林甫(683-753),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是唐宗室。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后进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李林甫任宰相十九年,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最后导致安史之乱成,唐朝由盛转衰。《旧唐书·卷一百六·列传第五十六》、《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皆有传。
请序进郎吏,意思是向皇帝请示,按照资历任命一些郎吏之类的官职。郎吏,在尚书省为尚书郎,初入尚书台,称守尚书郎。一年之后,正式成为尚书郎,这个过程相当于转正,一般无需皇帝批准,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可以直接批准。中书省也有郎吏,称中书郎,即通事郎。其他秘书省有秘书郎、著作局有著作郎,都属于郎吏,也叫郎官。
姚崇说了多次,皇帝看着殿宇的屋顶,始终一言不发。姚崇希望皇帝发话多少同意一些人。售,古代做官正式除授,也称售。
趋出。趋是小步快走,是古代臣子一种有礼仪性质的行走方式,表现姚崇的惊恐万状。姚崇的恐惧是得不到反馈,不知所措的心慌。
高力士,唐玄宗最亲任的侍从,宦官。参阅他篇详注。高力士一问,皇帝一答,故事有曲折,有深度。殿中事不知果如何,记事者文笔绝妙。
唐玄宗的意思是小事不必多次说麻烦我(重烦我),姚崇知道皇帝的绝对信任,这才放心。悸,惊。即使走出门殿,仍然没有没有平静。白奏,启奏。
当时听说此事的朝臣,都以为皇帝是大度的君主,得到了任用大臣的真谛。此节说用人,说明年轻的唐玄宗胸怀大志、励精图治,同时也说明姚崇对皇权的无限敬畏。此节为《新唐书》所取,可参阅《新唐书·姚崇传》详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