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禹锡诗中之甘棠论析

(2012-04-02 17:24:20)
标签:

甘棠

刘禹锡

白居易

牛僧儒

送王司马之陕州

分类: 细读经典夜温识小

春风处处有甘棠

——刘禹锡诗中之甘棠论析

 

任文武

 

其一

 

刘禹锡在《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中提到甘棠。原诗是:

几年丹霄上,出入金华省。

暂别万年枝,看花桂阳岭。

南方足奇树,公府成佳境。

绿阴交广除,明艳透萧屏。

雨馀人吏散,燕语帘栊静。

懿此含晓芳,翛然忘簿领。

紫茸垂组缕,金缕攒锋颖。

露溽暗传香,风轻徐就影。

苒弱多意思,从容占光景。

得地在侯家,移根近仙井。

开尊好凝睇,倚瑟仍回颈。

游蜂驻彩冠,舞鹤迷烟顶。

兴生红药后,爱与甘棠并。

不学夭桃姿,浮荣在俄顷。

原诗题目是咏紫薇花的,十四韵是省、岭、境、屏、静、领、颖、影、景、井、颈、顶、并、顷。按平水韵属上声二十三梗韵。共二十八句。全诗赞美紫薇花,其中提到“兴生红药后,近与甘棠并。”,意思是看到紫薇花,就像看到红药一样让人产生诗兴,就像看到甘棠一样让人充满敬爱之情。此爱与甘棠遗爱的爱字相同。

此诗为和诗,所和之人应该是杨于陵。《唐诗大辞典修订本》:杨于队(753—830),字达夫,排行三,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寄家河朔,父殁于安禄山之乱。孤身飘泊至江左。代宗大历六年(771)登进士第,次年登博学宏辞科,调句容尉,累迁至浙东观察使。宪宗元和二年(807)拜户部侍郎,改京兆尹,复为户部侍郎。三年,受诏程牛僧孺贤良方正对策文,升第一,为宦官所恶,出为岭南节度使。九年,以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十一年坐供军有缺,贬郴州刺史。后官至户部尚书,封弘农郡公,以尚书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李翱《杨公墓铭》。《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4。杨于陵原诗题目是《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数旬犹茂庭宇之内迥无其伦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也是十四韵,按平水韵押七虞韵。全诗是:

晏朝受明命,继夏走天衢。

逮兹三伏候,息驾万里途。

省躬既局蹐,结思多烦纡。

簿领幸无事,宴休谁与娱。

内斋有嘉树,双植分庭隅。

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

摛霞晚舒艳,凝露朝垂珠。

炎沴昼方铄,幽姿闲且都。

夭桃固难匹,芍药宁为徒。

懿此时节久,讵同光景驱。

陶甄试一致,品汇乃散殊。

濯质非受彩,无心那夺朱。

粤予负羁絷,留赏益踟蹰。

通夕靡云倦,西南山月孤。

现将刘禹锡全诗内容简单注释如下:

几年丹霄上,出入金华省。丹霄即绚丽多彩的天空,比喻皇宫皇帝居处。金华省即门下省的美称。而唐代唐玄宗时曾经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舍人称紫薇郎。白居易曾有“紫薇花对紫薇郎”之诗句。

暂别万年枝,看花桂阳岭。万年枝指年代久远的大树,特指冬青。桂阳在湖南郴州市。依题中杨侍郎、郡斋词语可以推断,杨氏当是侍郎放郴州为郡守即刺史。查资料显示,此杨氏当是弘农杨震之后,杨于陵。曾为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后被贬至郴州刺史。杨于陵被贬时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二年多后即从郴州归而复原职。所以此诗应作于公元816年或之后二年之内。

南方足奇树,公府成佳境。被贬南方,南方正是生长奇树的地方,所以郡斋也成为佳境可以欣赏。此句也对应于原诗之“内斋有嘉树”。

绿阴交广除,明艳透萧屏。广除,长长的台阶。宋秦观《泊吴兴西观音院》诗有“广除庇夏阴”之句。萧屏,即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今建筑之迎门墙。

雨馀人吏散,燕语帘栊静。原诗未写雨景,此未必见花,纯属想像,是锺事增华。帘,门帘与窗子。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秋月映帘笼,悬光入丹墀。”并语应该是燕子呢喃。

懿此含晓芳,翛然忘簿领。懿,美。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簿领,官府的文书。忘簿领犹刘禹锡《陋室铭》之“无案牍之劳形。”

紫茸垂组缕,金缕攒锋颖。此两句在直接描写花的形状、颜色。意思,紫色毛茸茸的从上垂下一缕一缕,泛着金光,向上耸起尖锐的锋颖。

露溽暗传香,风轻徐就影。写露,对应于原诗之“凝露朝垂珠。”写影,对应于原诗之“摛霞晚舒艳”,不过这里融入了香,把风与露拟人化,更真切。

苒弱多意思,从容占光景。苒弱犹柔弱,意思如说风味;从容犹说优雅,悠闲舒缓的样子,光景犹风光。罗隐《蜂》“无限风光尽被占。”

得地在侯家,移根近仙井。得地,谓占据有利位置,宜于生长发育,也指发迹。窃以为可能与天上有紫薇星相关。仙井,汉张道陵之井。在四川省仙寿县。四川也是紫薇花重要产地之一。

开尊好凝睇,倚瑟仍回颈。尊同樽。开尊即设酒宴,设乐观花正宜欣赏。

游蜂驻彩冠,舞鹤迷烟顶。此两句写欣赏花时花之动态美。

兴生红药后,爱与甘棠并。此两句与甘棠相关,说明观看芍药之后会诗兴大发,像人面对甘棠不能不产生感情一样。本来是打比方。联系到杨于陵本人是灵宝人,杨震之后,这里也暗含有以花比人的意思。就好比说,一般人见到芍药就是起兴,你们陕虢人见到甘棠就是会起兴,现在看到紫薇花,也是一样一样的。

不学夭桃姿,浮荣在俄顷。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的句子,夭桃代指桃花。俄顷,一小会儿。紫薇花美丽且耐久,不学习美丽的桃花那样,只是在短时间内显示浅薄的浮华美。诗最后比德紫薇花,实际上是对杨的赞美。

其二

刘禹锡在《送王司马之陕州》一诗中提到甘棠。提到甘棠的原因主要是王司马要到陕州去,是因地用典,因为甘棠是陕州相关的典故,以甘棠代陕州。原诗全文是: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府公既有朝中旧,司马应容酒后狂。

案牍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

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诗的第一句说暂辍清斋出太常,意思是停止了清修般的斋戒生活,走出了太常寺。太常是专掌皇家祭祀礼仪的部门,因为多忌讳,所以常常是斋戒状态。汉朝有“生世不谐,作太常妻”的说法。首联用白话说就是,暂时停止了清静、枯燥无味的太常生涯,带着自己的诗卷到陕州去赴任。可见此王司马原为太常寺官员,现任陕州司马。原诗题下注曰:自太常丞授,工诗。意思是说王司马的官职从太常寺丞授为陕州司马。太常寺,长官为卿,正三品。太常少卿,从四品上。太常丞,可能是从七品。州司马相当于州的武官副职。之陕州就是到陕州去,所以是首次赴任。白居易也有《送陕州王司马》诗,全诗是: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白居易另有一首诗名为《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全诗是:陕州司马去何如,养静资贫两有馀。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只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自有铁牛无咏者,料君投刃必应虚。据此诗可知此王司马很可能是同一王司马,姓王名建。姚合有诗名《寄陕州王司马》,又作《赠王建司马》。王建,是与张籍齐名的诗人,王建于长庆元年即公元821年为太府寺丞,大和初(827)为太常寺丞,大和三年即公元829年为陕州司马。此诗当作于此时。

诗颔联:府公既有朝中旧,司马应容酒后狂。因为送别诗,可能就是在离别的宴会上作。所以说酒后狂。汉代盖宽饶曾经说过“无多酌我,我乃酒狂。”当时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盖宽饶字次公。初任司马,号称虎臣。这里说酒狂也用到司马与酒的关系,算是暗用典故。

颈联说:“案牍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说王司马没有公务案牍之劳,偏偏因江山助得诗兴大发。署字即署名。

尾联两京指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陕州恰恰自在两京之间交通要道,来往游客很多,只要是诗词中人,都要以诗会友,来战一番。一个文战,显示豪气。可能恰恰点明王司马也是好诗爱诗之人,从一个侧面更看出刘禹锡号称“诗豪”的气象所在。

因为王建诗才很高,而一生沉沦下僚,也是他诗歌有现实性的重要原因。他与张籍、刘禹锡等许多诗人有交往,世称王司马,集名《王司马集》。他的赴任陕州司马,据考证,王建自己年龄也已经五十九岁。张籍、姚合、白居易、刘禹锡都有赠别诗相送。一方面见出王建之才华为多人赏识,一方面也见出刘禹锡重友多情。许多诗词可以另外再讲评。

其三

刘禹锡在《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一诗中提到甘棠。此诗提到甘棠有两层含义,一是令狐相公赴东都,要经过陕州,甘棠是那里的代表性嘉树。二是赞美令狐相公,凡是相公过处,都要留下胜迹,犹如召公过后遗留甘棠之爱一样。

原诗是:

尚书剑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

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原诗有注曰:“自户部尚书拜”,是说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是从户部尚书的任上转为东都留守的。户部是唐六部之一,犹今之财政部。尚书是户部的长官,相当于部长。唐之户部,正三品。东都即洛阳,唐代两京制,首都是长安,洛阳称东都。皇帝有时就在洛阳。皇帝不在洛阳时,会派出一个代表皇帝驻在东都称留守。留守衙门相当于中央机关,略相当于现代在首都以外成立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是第二号政治中心的首席负责人。东都留守兵权重威望高,任用级别也高。令狐相公即公狐楚。令狐楚在大和三年被唐文宗任命为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唐史本传:太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三年三月,检校兵部尚书、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太和三年即公元829年,此诗铳狐楚已经六十多岁了。因为此前令狐楚在唐宪宗不已经官至宰相,称之为相公就是对宰相的尊称。唐诗中称令狐楚相公的很多,因为令狐楚本人也是文学家,所以令狐楚赴任东留守时,诗人文学家赠送他的诗文很多。刘禹锡作诗应该在太和三年即公元829年。

剑履指宰相的佩饰代表地位尊贵,皇帝对生臣权臣还有剑履上殿的尊崇。明光,汉代有明光殿。此处代指朝廷。唐武元衡《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明光一报恩。”首联的意思是说,尊贵的大臣离开皇帝的宝殿,旌旗人马浩浩荡荡要奔赴东都上任留守。

功名,功勋与名望。文者相,武者将。而东都留守兼将相之职,所以称赞此任东都留守功名至大至高。声价,名誉身价。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聘士彭城姜肱》:“吾以虚获实,藴藉声价。盛明之际,尚不委质,况今政在家哉!”令狐楚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所以说他的文章声名。

辟犹开。分天仗,留守就是代表皇帝处理中央事务的,从仪式上讲,皇帝的仪仗自己也分得一分。因为留守要开府,开的是留守府,府中各种官职要留守大人一一安排。所以说,宾幕初天辟省郎。后一辟音义均与前一个不同,所以不算重复。辟犹召,召来授予官职叫辟,音如复辟之辟。东都留守统领的中央衙署,有尚书省及所属六部、御史台、国子监等等,还有分司东都的散秩安置高级官员。白居易曾先后以太子左庶子、太子宾客、太子少傅的闲职分司东都。刘禹锡也在东都任过太子宾客,人称刘宾客。

尾联发犹出发。由赞美令狐楚转到赴任之出行。从而提到甘棠。春风处处有甘棠,即是三月受命之春风,也是春风得意之春风。此处甘棠,既是向东一路要经过陕州,陕洛一带甘棠遍地,处处可见。也是赞美令狐楚到东都后必行惠政,处处留下遗爱如召公之甘棠遗爱一般。

随便提示,此处之甘棠,也未必一定是陕州甘棠,因为唐代有甘棠馆,实在今宜阳县。所以赴洛说甘棠,一路甘棠可包括陕州甘棠,未必定在陕州甘棠。

其四

刘禹锡在《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诗中写到甘棠。原诗是:

分忧馀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

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

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题目很长,先解释题目。窦员外,人名。窦氏,员外是官名。郡斋宴客,就是在郡署设宴执行宾客。偶命柘枝,就是以柘枝为题作诗,柘枝是传自胡地的健舞曲名,后柘枝引演变成为词牌,此舞非常见,所以一舞成佳事,便成诗。见寄,就是寄给我。然后是酬,刘禹锡对窦员外进行诗歌答谢。酬答是首诗,把这首诗同时也传给张十一院长与元九侍御看,故命题为《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窦员外是何人,刘禹锡诗集中另有《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夔州窦员外使君》《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与刘禹锡同时代的著名的“五窦”指的是窦氏五兄弟,平陵人,俱能诗,常、牟、群、庠、巩。此处说窦员外当指五窦中的窦常。窦常,(746-825),字中行,大历十四年,登进士第。元和中,佐薛苹、李众湖南幕,为团练判官、副使。入朝为侍御史、水部员外郎。八年出为朗州刺史,转夔、江、抚三州刺史,后除国子祭酒致仕。五窦诗合集为《窦氏联珠集》。窦常所任的水部员外郎,水部主管水利,属于工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长官是郎中。员外郎是副职。相当于工程建设部水利工程司的副司长。张十一,张氏,排行十一。名署。与韩愈有诗歌唱和。韩愈有诗《答张十一》。张署与柳宗元为儿女亲家,《直隶澧州志》记载:“张署,河间人,方质有气节。长文词,以进士举博学鸿词,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为幸臣所馋,同韩愈、李方叔贬县令,徙江陵掾。历京兆府司录、虔州刺史,改澧州。民税出杂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钱倍经。署曰:‘刺史可守法,不可贪官害民’,不肯从,竟以代罢。后改为河南令。卒。韩愈为之撰墓志”。院长,唐代称拾遗、御史等官为院长。杜甫曾任左拾遗,唐韦迢诗中就称其为杜院长。张署曾官拜监察御史,所以刘禹锡称之为院长。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好朋友。白居易有《与元九书》。唐代称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为侍御。元稹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为监察御史。据此则此诗作元和八年之前,四年之后。即公元809年至公元813年之间。

诗为七律八句。首联,分忧指任太守之职。《汉书·循吏传序》:“﹝孝宣帝﹞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二千石乎?’”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后因以“分忧”代指郡守之职。窦常历任朗州、夔州、江州、抚州等多州刺史,所以所指之州未详。余刃出《庄子》之:“游刃有余”,指政务繁忙之后有余暇施展才能。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唱黎韩宣英,好实蹈中之士也。前为司封郎,以馀刃剸剧於计曹。”从公即跟随着您。白羽,白色羽毛。这里指白项羽扇。胡床,物犹今炎折叠椅,从胡地传来称胡床。在诗歌中,白羽胡床是风流潇洒的含义一般形容儒将风雅。按窦常于唐元和七年(812)冬任朗州刺史,次年兼节度判官佐平蛮之略,可见是文武兼备;颔联,谕戎:撰写战书。矜倚马就是自矜倚马之才。《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后以文章倚马比喻捷才。华堂留客即在华丽的厅堂宴会嘉宾。对应于题目中的“郡斋宴客”,惊鸿,曹植《洛神赋》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描绘洛神美态。后来人们就用“惊鸿”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而《柘枝舞》往往女子的单人或双人健舞。所以说惊鸿对应于“偶命柘枝”。

渚宫乃楚国宫室名,在江陵。油幕,由青油涂饰的帐幕。也说青油、青油幕。高步可以理解为才思超群。澧浦,乃澧水之边。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州在今湖南省西北部澧县。题目中提到的张署张院长曾为澧州刺史。澧浦甘棠是一种特产,属于甘棠品种。同时又切合张署曾任澧州刺史的事实,用澧浦甘棠在这里是赞美张署的,说刺史张署多有惠民爱民的政声。如果说前四句是咏赞主人窦常的话,颈联分别是写元稹与张署二人的。张署初罢澧州郡守;元稹元和五年(810)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他三人也难得聚在一起,更难得取于刘禹锡诗中。结句骚人即诗人。门临寒水落江枫。诗人所居充满诗意,曲折婉转,给人以悠悠不尽之感。

其五

刘禹锡有《题寿安甘棠馆二首》,原诗是:

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

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

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这是两首诗,是两首五绝。每首各二十字,第一首押平声六麻韵,第二首押去声七遇韵。第一首写甘棠馆之清:下面写是水池、竹径,侧面写山禽惊起,以动写静。第二首写甘棠馆之隔:与尘世隔绝。平易却耐人寻味。所谓十步之内,仙境幽静;十步之外,红尘万丈。甘棠相关的关键是题目,而题目中的甘棠馆,其实是一个驿站的名字。驿站在寿安县,称寿安甘棠馆。寿安县即今洛阳市下辖之宜阳县。唐属河南府河南郡(隋之洛州)。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息甘棠树下,后人名此地所建之驿馆曰甘棠驿。此诗中所说甘棠馆即甘棠驿馆。《水经注·甘水》“甘水发源于鹿蹄山,世人目其所为甘棠。”《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洛阳记》:“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甘水出焉,北流入洛。山上有甘城,即甘公菜邑也。”冯注引《名胜志》,“宜阳县西北有胜因寺,即甘棠驿故址。”唐高宗显庆三年即公元658年在寿安县建连昌宫,与刘禹锡同时代人的元稹有《连昌宫词》。所谓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所谓公馆,则常常指皇帝的离宫别舍。《礼记·杂记上》:“公馆者,公宫与公所为也。”郑玄注:“公所为,君所作离宫别馆也。”此诗称甘棠馆为“公馆”,我以为可能就是连昌宫,或者可能是连昌宫后来作为驿站存在。元稹《连昌宫词》第一句就是“连昌宫中满宫竹”,至少竹影有离宫的影子在。而杜牧诗《题寿安县甘棠馆御沟》,点明写甘棠馆,肯定是与刘禹锡所咏甘棠馆是一个地方。但题中又写御沟,所谓御沟是专指宫外流水。非皇家宫殿,不能称御。所以我以为甘棠馆可能即是连昌宫。至少是兼有离宫性质的驿馆,或者是此前的离宫,此时已经成为驿馆了。

刘禹锡这一首诗,可以证明在唐代即有驿站名为甘棠,是为了纪念召公而建的或者是而命名的。这个甘棠馆在洛阳市宜阳县。在唐代,与甘棠馆有关的诗歌很多。举例如下:

杜牧《题寿安甘棠馆御沟》:

一渠东注芳华园,苑锁池塘百岁空。

水殿半倾蟾口涩,为谁流下蓼花中。

李玖《喷玉泉冥会诗八首·白衣叟述甘棠馆西楹诗》

浮云凄惨日微明,沉痛将军负罪名。

白昼叫阍无近戚,缟衣饮气只门生。

佳人暗泣填宫泪,厩马连嘶换主声。

六合茫茫皆汉土,此身无处哭田横。

储嗣宗《宿甘棠馆》

尘迹入门尽,悄然江海心。

水声巫峡远,山色洞庭深。

风桂落寒子,岚烟凝夕阴。

前轩鹤归处,萝月思沈沈。

司马扎《宿寿安甘棠馆》(也题尚颜作)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尚颜《宿寿安甘棠馆》

山空蕙气香,乳管折云房。

愿值壶中客,亲传肘后方。

三更礼星斗,寸匕服丹霜。

默坐树阴下,仙经横石床。

而刘禹锡自己,除了作《题寿安甘棠馆二首》之外,另有一首诗也与甘棠馆相关,题目是《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同游因成口号见寄》。我们下一节再说。

其六

刘禹锡在《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同游因成口号见寄》诗中也提到甘棠馆。所提到的甘棠馆就是上一首诗所说的寿安县甘棠馆。全诗内容是:

已嗟池上别魂惊,忽报梦中携手行。

此夜独归还乞梦,老人无睡到天明。

先解题。诗题中所说的仆射牛相公,是一个人。牛,姓。相公,对宰相的尊称。其时作宰相的有牛僧儒。牛僧儒 (780年一848年12月26日),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 人。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登进士。元和三年(808年)以肾良方正对策。直言批评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初为伊阙县尉,转河南尉,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长庆三年(823年),升任宰相。宝历元年(825年),出为武昌节度使。大和四年(830年),复召为相。后出任河南节度使、东都留守等职。武宗时,李德裕当政,被贬为循州长史。宣宗时,召为太子少师。大中二年(848年)十月二十七日(12月26日)病卒。牛僧儒是唐代著名的“牛李党争”的牛派领袖。牛僧儒在开成三年九月,征拜左仆射。左仆射在唐初犹如首相,如房玄龄任左仆射二十多年,号称贤相。中唐后左仆射已经不是宰相,已经是有名无实的虚职。此时牛僧儒的实职就是判东都尚书省事、东都留守。开成九年九月即公元838年,牛僧儒已经是五十九的老人了。此诗可能作于此时,牛僧儒征拜入朝,后在晋国池上与刘禹锡等人分别,后再向东都洛阳去,行程至甘棠馆,忽然做梦梦到同游者,于是就写了诗给他们寄去。刘禹锡收到诗后,答谢一首,故称“酬”。口号,说自己随意写成,随口吟成。意义略同于“口占一绝”。

晋公池,《古今诗话》载:贾岛题《裴晋公池亭》诗:“贾岛狂狷行薄,执政恶之,故不与选。裴晋公于兴化作池亭,岛诗曰:“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榭秋风起,荆棘满庭公始知。”人皆恶其不逊。贾诗对裴晋公作为权贵侵民有讽刺之意。可证池乃晋公作,池很大,要破却千家,却也侧面可见。裴晋公即裴度。裴度(765年-839年),是唐代后期著名政治家,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宪宗时因为裴度讨伐吴元济有功,进位中书令,封晋国公,故称裴晋公。兴化。非江苏省之兴化县,此县名宋后才有。兴化池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兴化在贾岛诗中也作兴化寺,兴化有振兴教化的含义,佛教中兴化为寺名亦常见。此池可以理解就寺而建为私家池馆园林,裴度在此休憩且招纳结交贤士大夫,贾岛本僧人,所以说“破家”。白居易有《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为爱小塘招散客,不嫌老监与新诗。山公倒载无妨学,范蠡扁舟未要追。蓬断偶飘桃李径,鸥惊误拂凤凰池。敢辞课拙酬高韵,一勺争禁万顷陂。此诗作于大和元年即公元827年,时白居易尚在朝中任秘书监。白居易另有诗《宿裴相公兴化池亭》。裴度与白居易、刘禹锡、张籍有《宴兴化池亭送白二十二东归联句》见于全唐诗,此联句当作于大和三年即公元829年。因为此年皇帝唐文宗欲相白居易,李德裕说白居易年老体弱多病,于是乎就让白居易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职清虚,但位高。所以当朝名人相送很多,联句者仅四人,即裴度、张籍、刘禹锡、白居易。而与会者另有李绅等。白居易另有《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诗,当作于分司东都之后。全诗是: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聚散但惭长见念,荣枯安敢道相思。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诗中提到当年池上分别,可见池上分别是一件大事、盛事,当时刘禹锡在场是肯定的,牛僧儒很有可能不在场,因为他时任武昌节度使,次年才召回为相。而诗中称之为仆射,显然是在开成三年之后。如果不在场,只能说明是另外一次兴化池聚会而已。大和三年,刘禹锡因裴度之荐,在长安任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五年,裴度罢知理事政事,刘禹锡也贬往地方作刺史。直到开成五年因足疾,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为此时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儒、裴度(裴度任东都留守,开成四年卒。牛僧儒开成三年任。)都在洛阳为官,所以此诗应该作于开成五年之后即公元840年以后。

翻译全诗大意:我们在晋公池上会聚,分别后魂魄都惊;每每想起总是长长叹息。现在你又写诗来说你在梦中又梦见我们携手同行。今天夜晚我犹自回家,乞求上天让我也做一个梦,梦见并重温我们昔时的欢乐。想梦梦不来,也许是咱们都老了吧,就这样一直睡不着,呆呆地躺到天明。此诗重点写老人相忆,梦中尤其见真情。所以直述其事,感慨万端,词浅意深。说老人,牛僧儒已经五十九岁以上,而刘禹锡可能已经是六十七岁以上。诗题目中的甘棠馆别无含义,只是地名而已,关于作为地名的解释见上篇。

其七

刘禹锡(772-842)中唐著名诗人,字梦得,洛阳人,祖籍有所争议。官至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失败后被贬郎州刺史,再贬郎州司马。是著名的八司马之一。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其诗晚年尤精。刘禹锡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诗中咏及甘棠,凡六题七首。七首都不是直接吟咏甘棠树,而是借用甘棠典故。所咏既与刘禹锡本人经历相关,又与甘棠文化历史特点相关,所以下面补充论证如下:

根据以上对刘禹锡诗咏甘棠的分析评点,初步推断,《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作于公元816年或之后一二年内。此时刘禹锡四十五岁。当时刘禹锡在连州刺史任上。《送王司马之陕州》诗作于公元829年,《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应该作于同年。此时的刘禹锡在京城,任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正是他受裴度推荐的时候。《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作于公元809-813年之间,此时的刘禹锡在朗州司马任上。《题寿安甘棠馆二首》写作时间不详,推断可能是在刘晚年亦即刘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时候。即公元836年之后,此年刘禹锡六十五岁。《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同游因成口号见寄》断为作于公元838年之后,此时刘禹锡已经六十七岁,依旧分司东都。

从刘禹锡咏甘棠诗所用甘棠典故的含义看,《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中提到甘棠,是沿用甘棠去思的说法,拿甘棠来作比喻。人间遗爱就像甘棠遗爱一样,伟人去后草木留香。《送王司马之陕州》一诗中提到甘棠。提到甘棠的原因主要是王司马要到陕州去,赴甘棠就是赴陕州,甘棠是陕州的代称而已。今三门峡市的甘棠路,意义仿此。刘禹锡在《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一诗中提到甘棠有两层含义,一是令狐相公赴东都,要经过陕州,甘棠是那里的代表性嘉树。二是赞美令狐相公,凡是相公过处,都要留下胜迹,犹如召公过后遗留甘棠之爱一样。“春风处处有甘棠”,可以视为咏甘棠名句。至于《题寿安甘棠馆二首》与《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同游因成口号见寄》,甘棠都因甘棠馆而出,甘棠馆仅仅是地名,可以论证宜阳甘棠的历史性存在,可以说明天下处处甘棠胜迹思召公,此外于诗意诗句本身的含义了无关系。

 

全文完。合计约一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