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党传》译文

(2011-06-20 09:02:20)
标签:

太原

《春秋》

《后汉书》

周党传

范升

分类: 教育文学边作边谈

《周党传》

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三之《逸民列传》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长,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

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读《春秋》,闻复仇之义,便辍讲而还,与乡佐相闻,期克斗日。既交刃,而党为乡佐所伤,困顿。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自此敕身修志,州里称其高。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

建武中,征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穀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

博士范升奏毁党曰:“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廷,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时俱逝。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臣愿与坐云台之下,考试图国之道。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而敢私窃虚名,夸上求高,皆大不敬。”书奏,天子以示公卿。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而终。邑人贤而祠之。

天天新译文:

周党,字伯况。是太原郡广武县人。家产有千金之多,可是很小就失去了父母,被同宗族人养育,对待他不是很好,不讲道理。长大以后,同宗的族人又不还他家的财产给他。周党就到乡与县去诉讼。这样才让同宗的族人归还给他家财。得到财产之后,他把财产给宗族各家各户,而且把家有的奴婢都遣散回家,之后出门到长安拜师学习。

起初,周党所在张的乡官乡佐曾经侮辱过周党,周党很长时间都怀恨在心。后来周党读了《春秋》,明白了《春秋》中讲的复仇的道理,于是就不再游学,回到家乡,与原乡佐相约,约好时间与地点,要与他决斗。兵刃相接之后,周党被乡佐剌伤,伤害很严重,他就晕厥了。乡佐佩服他的勇与义,把他用担架抬回去养伤,几天后才醒来。醒来之后,周党离去,从此后严格自己,努力修身养志,乡亲们都佩服他赞美他。

到了王莽篡位的时候,周党假托自己有病,闭门不出。而后各地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强盗纵横,多少郡县被残灭,而因为周党的德行与名气,盗贼到广武,经过县城也不进去,因而得以使广武城完好无损。

等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年号建武,派人征召他去朝廷作议郎。周党说自己有病,离开了自己的职位。离开后就隐居在渑池县,再次被皇帝征召,他不得已,就穿着短短的单布衣服,头上戴着穀皮的绡头,等着见尚书。到光武帝接见的时候,他伏身在地,不行君臣之礼,亲口陈述说愿意谨守自己的志愿,也就是继续隐居,光武帝答应了他。

当时有个博士叫范升的,给光武帝上书,诋毁周党说:“臣子听说尧帝不依赖许由巢父一类人,而在天下称帝建号。周朝也不依靠伯夷、叔齐一类人,而成就了王道。臣私下知道太原郡的周党,东海郡的王良和山阳郡的王成这些人,他们蒙受着国家的丰厚的恩典,国家聘请他们的车子出去了三次,他们才肯上车来京,等到在朝廷之上亲自面见皇帝,竟然不为了礼了屈身事君,他伏在地上,不肯行礼,他们的傲慢与骄横,短时间内传播很远。像他们这样的人,文一方面不能讲述义理,武一方面不能为国君死节,无非是一些沽名钓誉之徒,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贪图三公之类的高位与高名。微臣愿意和周党等到一起坐在云台之下,也就是在朝廷之上,公开和他们一齐考试,让皇帝看看,为国家谋利谁更优异。如果不是我说的这样,他们真有本事,微臣愿意接受自己胡说八道的惩罚。可是他们私自盗用虚伪的名气,向皇帝夸耀自己用来图得高位高名,都是大不敬的大罪啊。”

奏章给皇帝之后,光武帝就把范升的奏章公开到朝堂,让公卿大臣们一块讨论。然后下诏,诏书中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君主,一定拥有不称宾客的士子。周党不接受我的俸禄,就像伯夷叔齐不接受周朝的粟一样的高尚呵。这也是人各有志。赐给他四十匹绢让他回家吧!”

周党从此就一直隐居在渑池。他写了一本书,分上下篇。在渑池去世后,渑池当地人以为他是个贤者,就立祠堂专门祭祖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