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间世这一章,我对一个词印象最深刻——心斋,这两字入眼,当下大悟,庄子借孔子之口讲出心斋二字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们用五官感知世界,声音入乎耳,颜色入乎眼,味道入乎鼻,口味入乎舌......然而这五官所感皆又入乎心,其实本质是心的感受,当我们不明白这一点,就只知道用耳朵来听,用嘴巴去尝,用鼻子去闻,其实已经束缚住自己了,因为耳朵的功能仅限于听,鼻子的功能仅限于闻,然而真的感知是在于心。
难道心的感知就是对的吗?你的心中已经有了固定的形状、框架,便会限定你的感知,其实那又是自以为是,又是受了固有观点的影响去理解。那你还是被事物的表象所蒙骗,其实是自己骗了自己,那么如何不受心的蒙骗,能看到事物本质呢?庄子讲:若一志,无听之以耳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就是说:心志做到专一,不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来感受,然后不用心感受,仅凭气去感应。
因为耳朵是仅限于听的,当你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做到用心去感受,然而你的心又有局限性,又会因为自己的理解去感知,然而气是空明虚静的,这个气就是空,就是静,当你能做到有如虚空之静时,便如一汪清泉明镜般的照进事物的本象,这也就是所谓的心斋了。
心斋的结果是什么呢?庄子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虚室生白”。虚静的心能生出光明来,能照出事物的本象来,这就是道德智慧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