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瑜伽节气养生之长夏立秋篇

(2008-08-07 01:31:36)
标签:

立秋

长夏

节气

养生

求医不如求己

膀胱经

脾经

健康

分类: 元瑜伽节气养生
            元瑜伽节气养生之长夏立秋篇
                              元瑜伽节气养生总决
                         一年二十四节气,四季养生法不一。

                         春季少怒夏开心,长夏思虑易伤脾。
                         秋勿悲忧冬不恐,周而复始养身体。
                              
                               元瑜伽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诀
                             两秋节气长夏端,湿气伤脾少食甜。
                             气血旋走膀胱经,薏米除湿脾得健。

今天有学员抱怨:都立秋了,还不凉快。
殊不知,立秋可还不是秋天呢,
按中医的观点,一年分为五个季节: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而现在,正是这个中间的季节——长夏,也就是立秋到秋分四十五日的时间。
说起长夏,可能我们接触的少,但是提起“秋老虎”,我们都知道,指得就是这段时间。
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过:“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所以我们要顺应四季: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才能颐养长生,内安外健。

长夏在五行属土,对应脾,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到湿气的影响,则会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

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当脾阳受损。会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所以长夏的重点工作便是健脾去湿,说起去湿来,还要知道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立秋之后,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在这个季节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膀胱经的激发,我们前面在阴历六月小肠经值班的时候就给大家留过滚动背部的工作,这个脊椎滚动式就是瑜伽里面很经典的激发到膀胱经的体式。

那现在,轮到膀胱经值班了,我们就要更加的激励他,警醒他,使他能更好的为我们工作。
所以,让我们再加入一个新的功课:除背部滚动之外,再去敲打后颈部天柱穴的位置,尾骶部八髎穴的位置,两后膝窝委中穴的位置,每个位置各敲打30至50下,保准让膀胱经精精神神的,为我们的身体起到防卫保护的职责。
足太阳膀胱经是一条多血少气的经,而足太阴脾经是一条多气少血的经,瞧,他们搭配在一起还挺合适。
你看,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应该慢慢的自己都能总结功课了,求医不如求己嘛,我希望你也能成为养生专家,懂的人多了就会有更多人受益。

好,让我们把立秋要做的功课整理如下:

一:继续脊椎滚动的练习。
二:敲打膀胱经上的三处穴点,颈部天柱穴的位置,尾骶部八髎穴的位置,两后膝窝委中穴的位置,每个位置各敲打30至50下。
三:脾经的敲打与推按。

关于饮食上,在长夏我们要注意尽量少食辛辣油腻,这对某些人来讲一定很痛苦,但是没办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呀,总比到时吃药强,你说是吧。
为了缓解你的痛苦,我尽量把可以吃的东西列全一些,你看看,可以吃的东西还是很多嘛:莲子、荞麦、绿豆、薏米、白扁豆、西红柿、豆腐、猪肚、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牛奶、鹅肉、鹌鹑肉、鲫鱼、甲鱼、龙眼肉、蜂乳、蜂蜜、甘蔗、梨、荔枝、大枣、芝麻等。
除了饮食之外,长夏药补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茯苓、地骨皮、黄精、麦冬等。 
如果是动不动就一身大汗的的话属于汗多津亏者,长夏比较多见宜适量服用西洋参,其养气养阴效果最好。 如果是血亏气虚者,可以在这个季节选用滋阴补血之品,如当归、首乌、熟地黄等药物。
   
另外就上次讲到的学员陈思与我整理出来的口诀包括二十四节气养生的内容,以后的每一篇关于节气的文章,都会附上一段方便易记的口诀,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元瑜伽节气养生之长夏立秋篇

天柱穴寻找方法: 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主治:天柱穴的主治病征为: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首选穴之一。

元瑜伽节气养生之长夏立秋篇

八髎穴寻找方法: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元瑜伽节气养生之长夏立秋篇
委中穴寻找方法: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 委中穴的主治病征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