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甲癌治疗效果副作用 |
分类: 健康,甲状腺,癌症 |
三、治疗方法
(一)治疗前检查及准备
①首先通过手术切除甲状腺癌原发灶并采用
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②病人停用甲状腺激素
1个月。最好在治疗前1个月停用
,改服 3周,
然后再停用所有甲状腺激素2周。③忌服含碘食物或含碘药物1个月。④测定血清F
、F
、TSH并空腹口服
74~185MBq(2~5mCi)
I
48小时后进行全身显像。若全身显像发现有功能性甲状腺癌转移灶时,方可选择
I治疗。
(二)给药方法
目前比较有效和常用的是一次大剂量给药法,而多次小剂量给药法,已很少有人采用。具体给药治疗方法如下:甲状腺癌手术1~2个月,暂不行补偿疗法,用
I
74MBq(2mCi)行全身显像,如发现甲状腺有聚集
I的能力,吸
I功能在50%~80
%左右,首先给 I 2.96~3.70GBq(80~100mCi),对残存的甲状腺组织破坏后,可再做全身显像,如发现转移灶有聚集
I的能力,可再给
I
3.70GBq(100mCi)(为了提高其摄取
I功能的水平,给
I之前可肌注TSH 1~2天)两周后开始用补偿疗法,剂量应该用到最大耐受量,即甲状腺片180~210mg/天,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60~75μg/天。补偿疗法的作用:①是减轻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②是缓解转移病灶的生长。病人经第一个疗程
I治疗后,除非病情发展很快,一般再次治疗应在第一个疗程治疗后3~6个月进行。多数病人服用
I
3.7~18.5GBq(100~500mCi)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准备做第二次
I治疗,在二次
I治疗前,需停服甲状腺片4~6周,或四周前改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三周,然后停一周,再做全身显像检查及测定尿排
I量,如证明转移灶有摄取
I功能,即可给
I治疗。如患者一般状况较差,转移灶又无吸
I功能,或已出现完全性粘液性水肿,则不必再用
I治疗。
四、治疗效果
甲状腺滤泡型腺癌对
I有较高的聚集能力,治疗效果很好。而乳头状腺癌约50%有较好的聚集
I
能力,经治疗后有50%左右得到改善。国内报道,
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治疗的有效率达75%。
I治疗一般较单纯外科手术疗法有更高的生存率,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其中骨转移治疗后不能使肿瘤全部消失。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追踪,发现新的功能性转移灶可再进行
I治疗,10年存活率近90%。
五、副作用
最常见的治疗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但抑制程度多较轻微,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数一过性减少,少数重者需用升白药或输血治疗。早期病人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少数病人尚有恶心、呕吐、口干、腹泻等放射性胃肠反应和病变部位疼痛等,经对症处理上述症状可消失。弥漫性肺转移患者易发生肺纤维化。由于甲状腺已被完全消除,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