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万里封侯背龙凤纹 云炉大型花钱

标签:
万里封侯清代花钱花钱价值厌胜钱花钱 |
分类: 钱币收藏 |

“封侯”:一般指封爵。古代做官一般不能世袭,所以官员的后代也会落魄,有“富不过三代“之称。而封爵之后,能够世袭爵位,代代“吃皇粮”。所以封爵是当时人们的终极奋斗目标。现在有很多玉器美其名曰“代代封侯”
意指吉祥如意,延伸为代代封候,即代代相传。图得就是吉祥。
“万里封侯”出自元朝(公元1353到1358年间)刘基之文《沁园春·万里封侯》。
《沁园春·万里封侯》是刘基在人生不得志的时候写的。刘基用“万里封侯”来展示自己宏大的抱负,并通过否定扬雄、赞扬王导来清晰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即他已经认识到元朝的无法挽救,决定投靠新的“明主”,这首词也可以看成刘基与元朝廷的一种决裂。这是一首自叙壮怀的词,抒发了刘基哀民生之疾苦、济时世于危难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
万里封侯:即封侯万里。《后汉书·班超传》有“封侯万里之外”。八珍鼎食:即鼎食八珍。鼎是古代炊具,列鼎而食是豪门贵族的家庭。八珍指多种贵重珍奇的食品。这三句是说,纵然可以建功立业封侯于万里之外、享受豪华的生活,又怎能比得上悠游于故乡的山林?
《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此钱典型的云炉花钱风格,钱体厚重朴实,直径达到了55mm,厚度3mm,钱币背面配以经典的龙凤纹饰,寓意龙凤呈祥。
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标志和象征。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按其功能效应的大小排个座次的话,龙无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么,第二位就该是凤了。龙凤纹饰则代表喜庆和祥瑞,带有“龙凤”二字的成语有许多,如:伏龙凤雏、龙飞凤舞、龙驹凤雏、龙蟠凤逸、龙跃凤鸣、龙章凤姿、龟龙鳞凤、攀龙附凤等多是寓意吉祥祝愿美好的词句,龙凤纹饰用在花钱上通常既是指“龙凤呈祥”之意。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前一篇:清代 五子婴戏合和如意花钱
后一篇:小女子,大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