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 五子婴戏合和如意花钱

(2015-09-26 17:42:41)
标签:

合和如意

喜生贵子

花钱

清代花钱

花钱价格

分类: 钱币收藏
清代 <wbr>五子婴戏合和如意花钱

       

    清代苏花,合和如意喜生贵子,新婚夫妇置于枕下的求子神器。直径 46.1mm,厚2.3mm,铜质精良,铸工精美。

    正面:“合和如意喜生贵子”字体娟秀工整,文字周围配枝叶纹饰,寓意开枝散叶,整体布局端庄大气。

背面五子婴戏图:年长的哥哥立于右侧,左手抱着一个弟弟,右手高举玩具吸引着左侧的两个弟弟,从图片中能看出,左侧的两个孩童正在嬉戏追逐,下侧还有一个貌似穿着肚兜的小娃娃在嗷嗷撒娇。画面中的五个孩童组成了一幅趣味横生的五子婴戏图,孩童在嬉戏中表现出的生动活泼的姿态,专注喜悦的表情,稚拙可爱的模样,不单让人心生怜爱,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生动的画面甚至能让观赏钱币的人感受到孩童的嬉戏声。

 

古代,这种题材被称为“婴戏图”,常见于画作、瓷器和厌胜钱上。名为“婴”,实际是“孩”。画面上的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还有和生肖图案、各种吉祥器物、儿童游戏结合的。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有些瓷器上甚至出现百多个幼童济济一堂的画面,则寓意着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意味。 

在社会动荡不安、封建政权江河日下之时,婴戏图同样也能记录下来。明未天启、崇祯两朝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国力衰竭,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婴戏图中,孩童们瘦骨嶙峋,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儿童粗头大脑,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

  

      这个品种好品极稀少。通常所见都很难看清人像的面部特征。此品头版头模,字口犀利,包浆温润,状态喜人,入册佳品~ 

 

万思成 撰写

2015926于北京转载请注明出处

 
清代 <wbr>五子婴戏合和如意花钱


清代 <wbr>五子婴戏合和如意花钱

清代 <wbr>五子婴戏合和如意花钱

清代 <wbr>五子婴戏合和如意花钱

清代 <wbr>五子婴戏合和如意花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