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花:“于斯万年,鹿鹤同春”赏析

标签:
花钱于斯万年鹿鹤同春清代花钱厌胜钱 |
分类: 钱币收藏 |
清早期“于斯万年”贵炉吉语花钱,直径48mm,厚度3mm,钱体厚重,包浆老道,韵味沧桑。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品种,同时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品种,我始终认为,玩民俗钱最大的乐趣在于发掘它的文化,再通过文化去提升它的收藏价值。
“于斯万年”出自唐朝重臣魏徵的《享太庙乐章·大基舞》
猗与祖业,皇矣帝先。
剪商德厚,封唐庆延。
在姬犹稷,方晋逾宣。
基我鼎运,于斯万年。
魏徵(580~643) 唐初重臣。字玄成。钜鹿(今属河北邢台)人。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入唐充太子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魏徵以他的才华、胆识和忠良留得一世英名,为后世膜拜、赞颂。
“于斯万年”译为:“象这样一直下去,直到一万年”的意思!在魏徵的诗词里是指:“江山永固”。
花钱的另一面,下方是一只昂首小鹿,右侧是一只展翅高飞的仙鹤,左侧及上方由山石、竹子、花草、太阳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美景,整个画面多种元素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鹿鹤同春”图。
“鹿鹤同春”又名“六合同春”。“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则取竹子和竹子缝隙间透出温暖的太阳。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杨慎《升庵外集》卷:“北之语合鹤迥然不分,故有绘六鹤及椿树为图者,取六合同春之义”。
“于斯万年”与“六合同春”在这枚民俗钱上的结合应理解为:“象春天般永恒的意思。”是对长久美好的祝愿,表达人民对自己幸福生活的向往。
隶书用在花钱中非常少见,此钱“于斯万年”四字苍劲有力,书法功力深厚、雄健,飘逸中又不失霸气,图文组合立意新颖,含蓄的表达出了美好的寓意,小小一枚花钱,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结晶。
此文由万思成整理撰写于2014年11月28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