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代人苏徐两地爱心接力

(2022-09-15 17:29:18)
标签:

蔡贵三

李集

中学

蔡念群

分类: 转载

让更多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栋梁之才
两代人苏徐两地爱心接力

2022.9.15《徐州日报》8版头条

本报记者 吴云 通讯员 宋庆阳

新学期伊始,睢宁县李集中学又收到了一笔从苏州汇来的6000元奖学金,负责接收汇款的李集中学校办主任彭思武老师既感动又意外。这笔专门用于奖励高考成绩突出农村孩子的蔡氏巾帼奖学金已经坚持11年、惠及33名学生。而今年的分量更显厚重,因为设立奖学金的离休教师蔡贵三已于今年4月去世,由他的儿子蔡念群先生接过了爱心接力棒。

苏州父子上演爱的接力

2012年,李集中学喜迎建校60周年,也迎来众多昔日教师、学子的庆祝,已经定居苏州的离休教师蔡贵三就是其中一位。

彼时已经88岁高龄的蔡贵三,于当年8月写了一封亲笔信,向李中的校领导表示,由其个人每年出资6000元设立蔡氏巾帼奖学金,借此向校庆60周年献礼。他还亲自拟定了《蔡氏巾帼奖学金刍议》,亲手设计了奖学金贺卡草样,约定奖学金用于奖励该校高考文、理、艺体三个门类成绩取得第一名的女生,每个学生奖励2000元,由学校代为发放,并委托昔日学生张维珠、陈孝平和苏学斯成立三人监督小组监督执行。

细心的蔡贵三当年汇款6010元,多出的10元,是为保存银行专用存折之用。

截至目前,该校已有30名学生领取蔡氏巾帼奖学金共计6万元,她们升入不同的大学继续深造,走上不同的岗位。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都记住了这位未曾谋面的恩师,在他的激励下勇敢追梦,不辜负老人的厚望。

今年412日,蔡贵三因病在苏州辞世,享年98岁。按照当时达成的约定,离休金停发后,蔡氏巾帼奖学金自行终止。

今年102日,李集中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大庆,筹委会没有忘记为多年来一直支持李集中学的蔡贵三,于是向他的儿子——在苏州享有团扇蔡美誉的蔡念群先生发出了邀请函,希望他能出席校庆典礼。

接到邀请函后,蔡念群想起父亲与李集中学的美好约定,传承父亲的心愿,继续寄出了今年的6000元奖学金。父子两代人上演爱的接力,在李集中学传为佳话。

心系第二故乡教育事业

蔡贵三1925年出生于上海,参加工作后定居在苏州,在苏州伯乐中学担任出纳兼历史教员,工作上兢兢业业,曾获评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出席1956年苏州市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他与李集中学的缘分,要从1958年到睢宁支教说起。

1958年年底,风华正茂的蔡贵三积极响应苏州市支援徐淮建设的号召,到徐州睢宁支教,先后在李集农业中学、睢宁师范学校和李集中学工作。在李集农业中学任教期间,他与农民吃住在一起,建设沼气池造福村民,因业绩突出,1959年当选政协睢宁县委员会第二届委员,1963年成为睢宁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李集中学支教的五六年时间内,蔡贵三因教学得法深受学生喜爱,每次考试他所教的班级都是年级第一,曾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学生李敦民在《情系李中忆恩师》文章中写到:第一任班主任是蔡贵三老师,一副高度近视镜架于脸上,短发往后梳压着,穿戴严整,腰杆笔直,正如其字体般刚正遒劲。他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蔡贵三之所以要在曾经工作过的李集中学设立奖学金,与他的支教经历有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所带的第一个初中班,班上只有一名女学生。为此,他在课余走村串户,宣讲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工资不高,他还是挤出一部分钱资助学生,当年班里唯一的那名女生就是在他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

之后,回到苏州工作生活的蔡贵三一直牵挂着第二故乡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他希望这个奖学金能起到引导激励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离休后的蔡贵三一头扎进故纸堆,成为小有名气的史志工作者、自由撰稿人。但他始终心系教育,曾作为顾问被睢宁县教育局返聘,帮助编修《睢宁教育志》,获颁徐州市政府教育工作荣誉纪念章、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园丁荣誉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蔡贵三与李集中学师生之间的情谊也一直绵延不断,在他身体健康时曾回睢宁重游。学生张维珠两次到苏州看望恩师,还带上蛋糕为蔡贵三庆祝93岁大寿。20207月,校办主任彭思武一行赶赴蔡贵三入住的护理院探望慰问。尽管蔡贵三当时已患阿尔兹海默症,但大家相谈甚欢。

蔡贵三过世后,遗体遵照其遗愿捐献给了医学事业。老人一生鞠躬尽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爱的传承。

两代人苏徐两地爱心接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