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社的社员,我想请问两位专家,也是关于宇宙生物的问题,就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定义宇宙生物,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就是它有可能没有不需要水或者其他空气之类的生存?
欧阳自远:
应该说我们现在很多认识都是基于我们现在科学的发展程度,我们知道构成生命的物质来看,周期表上所有的元素几乎都可以,但是以什么为主呢?包括生物化学家,包括很多生命科学研究者,大家比较公认的碳是为主体的,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组成很长链的化合物。硅可不可以?可以,但是差一点。因为我们组成生命一个组复杂的,非常大的分子,你才能构成生命的基础,所以以碳为基础是很多人的考虑。因为地球上的生命,而且周期表上所有的元素是碳比较好,以这个前提确认的话,就带来一系列的前提,就是生命是以碳基为基础考虑的,包括跟水,包括其他的条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等等。就像我们现在叫有机质的东西。
当然,确实在地球上大家也都在寻找那种不一样的,但是现在地球生命都是以碳为基础的化合物,当然也有极端的情况。所以,研究生命起源,是多各学科共同的努力,地质学家是到深海,到极地,到沙漠里面找极端环境下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生命,甚至很繁茂的生命现象。另外,搞生命科学德人,他是研究整个生命的构成、演化,基本特征。搞空间探测的人,他就是要实际到一个地方,比如到火星上探测有没有生命活动,火星上有没有生命活动存在的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又不能凭空想,只能从我们自己的认识上去推演。所以,我觉得我的理解,现在确实有两派,绝大多数人认为还得以我们自己的认识为基础来考虑,少数人认为可以不这样,但是又举不出很系列的证据料。反正这个问题始终是要争论的,也许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个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需要探索和存在争论的问题。因为我不是搞这行的,我绝对不敢说回答你的问题,只是谈一下我的看法。
提问:
刚才听专家介绍说太阳系只八大行星,但是我在之前看一个报纸,他说太阳系有可能有12颗行星,请问专家也听说过吗?
朱进:
实际上媒体上经常说的不太全面,12个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把冥王星拿下,但是同时有一个交代,就是说这八个叫经典行星,现在这些矮行星也叫行星,这些算就是12个,而且以前行星的概念比现在行星的概念要宽泛,实际上我们说的行星除了九大行星之外,是还有很多,以前行星概念是更多的,是几十万的行星。这个只是名词上叫经典行星,叫大行星,只是名词而已,不管怎么说冥王星都是要拿下来的。
主持人:
就是定义界定的问题,就是怎么分类。
新浪网:
国际太空计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我这里面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合作,一个是关于竞争的。一个是刚才提到的射电望远镜,我们知道有四个国家在竞争建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我国也在竞争当中。我想问欧阳院士和朱进馆长,我国的优势在哪个地方?另外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合作的问题,前几天俄罗斯宇航局局长透露中国和俄罗斯在今年年底会召开一个合作会议,并签署关于联合探月的协议,我想这个问题欧阳院士能不能再透露一下关于这方面合作的进展。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欧阳院士的个人问题,这个网友意愿很强烈,我必须代替他问一下,就是欧阳院士从资料上看是江西吉安人,他了解到宋代诗人欧阳修也是江西吉安人,他想问一下欧阳院士是不是欧阳修的后裔?谢谢!
欧阳自远:
我是出生在江西省现在叫吉安市过去叫农里,欧阳修是农里人,我也是出生在那个地方,我祖籍不一定是在吉安,据说在上饶,我也弄不清楚。但是我的老家就是欧阳修的老家,因为那块都姓欧阳,我也没有族谱,我不敢说就是欧阳修的后代,但是确实都是在那块出生的,我只能这么说,因为我没有查找族谱,好像也没有族谱,所以我不敢这么说。但是,我确实跟欧阳修是在一个地方出生。
主持人:
是巧合。
欧阳自远:
也不敢说是巧合,也不敢说是后代,因为没有证据,没有证据就不能说话。
主持人:
抱着科学的态度。
欧阳自远:
还是先回答前面的问题吧。
朱进:
我介绍一个背景,这次在布拉格开会的时候,有一个报告就是CT的负责人,大家如果看过《接触》的话,就是以她为原型做的,实际上射电望远镜是他们组负责,当时清华有一个学生问的问题跟您问的问题很接近。我的印象是在上个月的月底定到底是哪家,至于最后怎么定的,因为我听他的口气我听不出来,我印象中有澳大利亚和中国,但是最后到底是哪家我不知道。本身我们一直也在极力推动这个事,我们自己的地理条件比较好,中国在设备方面做起来,成本上也会降低,具体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以前我在射电,现在已经不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