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眼睛怎见大世界痛悼程乃珊

标签:
程乃珊上海滩市井气息民工文学校园 |
分类: 浓浓淡淡都是情 |
在去广西巴马的旅游途中,4月22日晚收到我儿媳发来的短信“程乃珊在华山医院去世”,简直有点不相信。25日回沪上网,确认是真的。
程乃珊的作品,我读得不是很多,更说不上有研究。但是她笔触之处非常清晰就是我们上海人的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
她写了很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程乃珊和我是同时代的人,但要比我年长五、六岁。2009年见到她时,我惊叹“想不到你那么年轻。”她哈哈大笑“60岁都已经出头好几年了,还年轻什么啊?”
她最愿意别人称她的作品为“民工文学”,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反映出上海滩最底层的人情风俗和市井气息,无不折射出平民百姓思想情绪和社会心理。
在我的印象中程乃珊应该是个粗眉大眼的,但是见到的却是一个大家闺秀。不记得当时说了一句什么,她听懂了我的话意,哈哈大笑“眼睛与面孔的比例是小了一点,让你失望了。”
我连忙说“没有小眼睛,怎见大世界。”她又是哈哈大笑“我第一次听人如此夸我的小眼睛。”我就继续夸了“有人确实白张了两只大眼睛,因为他只看到井口巴掌大的一片天。”其实乃珊她的眼睛不算怎么小!
在我拼命的仔细的反复的观察下,没有发现程乃珊面部具有任何的特征。我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反话“如果在路上我们再相见,你一定认得出我,我可能认不得你。”她又哈哈大笑“你的块头确实超级大,我的形象不至于那么渺小吧?”
我顺便要她介绍一下她“发明”的“老克勒”一词的确切涵义,她连忙说“现在大家都这样说,可是这怎么会是我的发明呢?可能是几十年来上海的文学作品中是我第一个用这个词记述了这群人”还开着玩笑说“‘老克勒’一词的确切涵义,我的爷爷也没有告诉过我。”
我们之间非常融洽的交流前后加起来不足十分钟,她是在“期待早日看到你的评论文章”声里和我告别的。
我真的会写什么评论文章吗?也不知道活动主办方是怎么样介绍我的!
程乃珊期望看到我的评论,我猜想是她的谦词,也许她早就忘了。可是我的亏欠之意却自作多情地难以忘怀。
今天是程乃珊头七,写这些文字一者寄托我深深的哀思,二者聊以充数算是偿还了对程乃珊的亏欠。
(最后一张图片采自网络)
前一篇:一个数列极限问题
后一篇:关于何念与“票房蜜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