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毕谈读研:令人哭笑不得的升温

(2009-01-11 18:48:32)
标签:

杂谈

考研

就业

高学历

高能力

质疑

人人读研

提高全民素质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考研公益性独立辅导人士山路水桥漫议:几年来,考研热逐年降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报了名的,也并不都是一心准备读研的人,真到了考试的时候,由于不少人就业问题基本落实,也就不进考场了。每个考场里总会稀稀拉拉的缺了不少人,阅卷时经常会遇到一刀试卷中只有不多几份有效试卷,阅卷人员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阅卷费是按报名费计算的。

  原来预计今年的考研还可能会继续降温,可是从报名的情况来看无明显的降温,而且到开考时发现:考场里竟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满座现象。啊,阅卷人员要吃大亏了。

  我是一向鼓吹: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发展,凡是有能力的,就都要走考研这条路的

  我一向简单地认为:如果你想在将来有所作为,你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读研是最好的途径。即使你今天可以不考,但是你明天还得考。所以我一向鼓吹已经在工作的人也都来考研。

  同时,我也说过,读书的效果——“连续”比“间断”更好!所以,我更鼓吹应届毕业生应该直接去考研、读研。

  但是,读研——并不是人人合适的,清华、北大本科文凭并不就是读研通行证,相反,二本、高职的倒也有不少佼佼者。

  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刻及任何阶段,总是强调“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进一本、不进清北,不是将来就没饭吃。无论是技校、中专、高职、二本、一本,也无论是本科、硕士、博士,只要有自己的努力,就都会有自己的成功。

  下面转帖中,湖北大学教务处的那位老师说得好:“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的。”

  看来我在鼓吹考研的同时,还要认真地强调反问:每个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有不同的路径和目标

  不错,读研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我们期望着读研能升温。

  但是把读研看作今天的就业,或者是为了缓解今天的就业,从而使考研升温了。这样的升温,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有趣的是,据说上海市各高校今年的研究生都扩招了,这是根据“上海市教委新公布的《助推大学生就业六大计划》之一:引导升学计划”的指令执行的。

  研究生的文凭随着研究生的扩招一直在贬值着,都扩招到这个程度了还要继续扩招,研究生的文凭不知道还要怎么样贬值下去。

  文凭的贬值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实质是研究生的水准如何了?不知道有谁认真探究注意了没有?

  研究生的课,由个别讲授到小班讲授,现在成了大班讲授,讲课的效率真是提高了么?实话实说:我绝对怀疑!

  人人读研就能提高全民素质?简直是个笑话!  

 ————————————————————————————————

09年“就业危机”让考研冷中升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 10:52   荆楚在线-楚天金报

09年“就业危机”让考研冷中升温(图)

 

  昨日阳光明媚,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正式鸣锣开考,全国共有124.6万名考生参加,我省8.4万名考生走入考场,与上年相比略有增加。同时,百度搜索风云榜近日也揭晓了“2008年度十大热门考试”,“考研”一跃成为最热考试,其后则是“公务员考试”和“高考”。

 

  考研“密卷”“真题”供不应求

  昨日上午政治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的湖北工业大学考生小严告诉记者,他们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20余人报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近来在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学院等校的自习室里,记者也看到,满满当当坐的全是埋头复习考研的学生。部分高校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还特意为“考研一族”开辟了专用的考研自习室、考研寝室,甚至为考研生调整课程,给予其期末“缓考”机会等。在学校附近的书店里,各种“密卷”、“真题”也是供不应求,一书店的老板告诉记者,研究生考试的书最好卖。

 

  “就业危机”让考研冷中升温

  据统计,我省硕士研究生报考自2006年开始遇冷,报考2007年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较上年下降7000多人,报考2008年硕士研究生的则较上年减少2000人。2009年报名人数首次止降微升,其中应届本科生人数为5.3554万人,占63.7%,比上年有小幅上升。“我觉得今年的考研热应该和很多毕业生考研以躲避‘就业危机’有关系。”考生小刘说:“考上研究生在学校里再读几年书,毕业的时候就业情况可能会好点。”也有部分考生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学历者就业相对普通本科生来说有一定优势。

  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务处一位老师却认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一定要明确目标,看清自己,切勿盲目跟从。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关键还是要善于变通,把学到的东西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学以致用。”        (本报见习记者梅莹 大学生记者李庆 实习生蒲志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