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排行榜:靠钱往前靠

(2008-12-28 20:26:21)
标签:

杂谈

高校排行榜

潜规则

靠钱往前靠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高校排行榜:靠钱往前靠 
山路水桥漫议: 年年总有人搞《中国大学排行榜》,年年都有记者出来“攻击”这些《中国大学排行榜》,揭露《谁给钱多谁排名靠前的“潜规则”这个高校圈内公开的秘密。可是搞《中国大学排行榜》的不见减少,反而参与排名的机构越来越多,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排行榜的花色品种也是“与时俱进”。
  山路水桥认为,如果真如文汇报在下文中所说的《排行榜》谁给钱多谁排名靠前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为“潜规则”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公信力和可靠性的问题,而是极其丑陋腐败行为。
  但是,知情者、教育专家、校长还是记者,谁也不敢指名道姓,可怜得不敢透露自己的姓名,只怕答罪了人家吃不了兜着走,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
  能指名道姓揭露“三鹿”的简光州实在是少数,然而一个“三鹿”就震惊了整个“奶粉世界”。
  文汇报的文章肯定是有真凭实据的,不知道谁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说一下“某个知名高校排行榜的负责人”究竟是谁。
  如果,把揭露“潜规则”变成了宣传“潜规则”。那么,全国这20多家“高校排名机构”虽然心里都明白,但也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偷着笑:“原来不只是我一家,大家都一样啊”。
  老鼠成群穿街过,无人喊打谁遭殃?——希望大家都能出来关注,更希望有人勇敢地出来跟踪报道,当然这不是为了使挣扎于第五十名左右(到第一百名之间)的大学校长们减少一笔开支,据说排名前十的学校对此很反感,排名四、五十之内的学校对此也不太在乎,而第五十名左右(到第一百名之间)的校长们对此最敏感,名次上落也大,一看到公布排行榜就心跳。
——————————————————————————————

高校排行榜也遭“潜规则”

文汇报 2008年12月28日 第一版

  每当大学招生时节,形形色色的高校排行榜便粉墨登场。对正忙于打探信息但苦于渠道不多的考生及其家长来说,排行榜就成了挑选就读高校的重要依据。然而他们不知,由于大多数排名机构都以赚钱为目的,排行榜的可信度大有问题——谁给钱多谁排名靠前的“潜规则”,已是高校圈内公开的秘密。

 

排行榜成了“摇钱树”
  本市一所名牌大学的一名知情者透露,他们这几年多次接待了国内某个知名高校排行榜的负责人(希望知情者和记者能指名道姓地把他说出来——本博博主山路水桥对方开口就要“帮学校做咨询”——有偿的,被校方拒绝。结果这所高校的排名就连跌两位,而且从此不见反弹。而另一所高校的一位教授,因为在媒体上委婉批评了国内某著名排行榜“不靠谱”,立刻被校领导找去谈话。据说(文汇报记者不会是无中生有的吧——本博博主山路水桥,校领导受到了来自那个排名机构的巨大压力,“如不谨慎发言,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称,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排行榜都是赢利性的。这些机构主动揽下为1500多所大学排名的“重任”,眼睛紧盯的正是其中的巨大商机。
  除了上上下下地折腾排名顺序赚取“服务费”外,不少排名机构更挖空心思,推出了所谓“系列产品”。如某个专搞排名的机构在“一举成名”后,就开始向高校推销他们的演讲、战略咨询以及所谓研究成果,并向考生和家长大肆兜售他们的排名报告。

 

排名依据“自说自话”
  据介绍,目前大多数排名机构对大学的办学规律、办学理念并不在意,其中不少根本就不具备进行科学排名的“学术能力”,所以一些排行榜的指标、权重设置,莫名其妙。有些排行榜只数人头——哪所大学师生人数多,哪所就排前面;有些排行榜只算科研经费,不看投入产出效益。
  按照某些排行榜设置的指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这所培养出了2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世界一流大学,综合排名在中国可能都进不了前三,因为它的校园和师生规模与诸多中国大学相比,都“小”得可怜。在我国不少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中,学生越多越好,校园越大越好,论文发表数越多越好,学科门类越全越好。
  本市某名牌大学的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世界上的大学是千姿百态的,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与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即使小,也可以成为世界顶级名校。不看社会影响和学科布局等关键因素,照着自说自话的所谓“硬指标”排顺序,一点不科学,只会贻笑大方。
  以复旦大学为例,在不同的排行榜上,排名从前3名到前20名的都有。同一所大学,在排名机构的“法眼”中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否说明了排名依据的混乱不堪呢?

 

首先要规范排名机构
  据了解,目前全球知名的大学排行榜有170个左右。我国专做这类排名的机构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猛得令人咋舌,短短几年内便冒出20多家,排行榜已有数十个。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外学术机构在对全世界主要的大学排行榜作分析时,根本没把国内热门的那些排行榜放在眼里,只有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排行榜能够入选。
  某高校校长称,“大学排名”这两年之所以受到热捧,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那些难以获得大学信息的考生和家长,对“排名”看得非常重。也正因为如此,排名机构更应该负起社会责任,为莘莘学子挑选学校当好参谋。
  许多教育专家强调,大学排名如果与赢利挂钩,其可靠性和公信力就很难让人信服,这样的排名不仅很可能会误导公众对教育的评价,也会误导考生和家长。他们认为,大学排名机构首先应该由权威学术部门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发布排名。而且,排名的过程也应该完全透明,让全社会监督。只有规范了排名机构,高校排行榜才会规范。(本报记者姜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