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复读可歌可泣,八次高考梦圆清华

(2008-08-30 12:00:22)
标签:

杂谈

高考

复读

更牛

新纪录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山路水桥转帖按语:

  两年前的今天,本人还没有开通博客(本博是2006-08-31开通的),那时在高三家长博客圈某博友的领地上看到了关于“复读四年,终圆清华梦”的报道,对于这种“为复读歌功颂德”的观点,山路水桥读后觉得很不是滋味,于是就以“龚老师”的名义(当时还没有“山路水桥”的昵称)写了四五百字的长篇评论,最后的结论(大致的回忆)称,如果这种“事迹”也值得歌颂,那么一定会引起高三学生以及家长思想上的巨大混乱。可以预料,将来可能还会看得到“复读五年六年,终圆清华梦”的报道。

  多数朋友对我的评论是表示赞同的,但也有不少朋友却不以为然,说“复读四年,终圆清华梦”是值得报道的,它歌颂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坚持精神”。同时也不无揶揄地对我说“龚老师,你的以后还可能看得到《复读五年六年,终圆清华梦》的报道那些话是不是太夸张了?除非考生家里的钱太多了,担心实在没处花,准备供他一辈子

  我知道我自己的评论也许是太陈腐了,太激烈了,太过分了,太肤浅了。

  虽然我做了“将来会出现复读五年六年,终圆清华梦》”的预料,但是我实在不希望真的看得到复读五年六年,终圆清华梦》的报道。

  下面的这篇最新报道,证实了我当时“将来可能看得到‘复读五年六年,终圆清华梦’报道”的预料一点也夸张。突然得到那么快的“平反昭雪”,一点也让我高兴不起来。

  至于这个“七年复读,八次高考”的新纪录能否在不久的日子再被打破,似乎很困难了。其实“一切皆有可能”,君不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还大有人在”。

  复读七年够了,不说别的,高中整整读了十年,一个人一辈子有几个十年,虽说现在高考的年龄限制已经取消,但是我实在不希望再有什么“八年、十年”的复读新记录诞生了,大家说呢?

附言: 

  现在“七年复读,八次高考”的颂歌已经再次扑面而来,笨的山路水桥脑筋实在无法急转弯,对于这类“歌”真的很想不通。我要实话实说:复读本应该是最无奈的选择,对于选择复读本应该得到的是安慰,现在却被人捧上了天,溢美之词无以复加。愚以为“七年复读,八次高考”是个根本不值得歌颂的特大悲剧。

  我认为如果你选择复读,那么无论成功与否“一次”够了。

  2007,我们家长圈里不少优秀的孩子选择了复读,现在一年过去了,成果如何已经有目共睹了。这很值得2008已经接到录取通知尚未决定是否要去报到的家长朋友深深思考的。

  我认为上不了一本线,读二本、三本是最勇敢、最现实的选择,现在却被人称之为无谓的放弃和退却,不仅没得到赞颂和表扬,迎来的反而是一片抹着眼泪的安慰。在这种安慰声中,我看出了其中包含了一丝隐藏着的鄙视。

山路水桥 二〇〇八年八月三十日早晨写中午发 于上海闵行东苑绿世界

—————————————————————————— 

再附言:

  我从来也没谴责过“选择复读”的朋友及其家长,包括下面报道中提到的那个复读了七年经历了八次高考的朋友。我只是觉得年复一年复读、高考,“非清华不上”的观念实在很有问题。但是人家已经是够可怜的了,他绝对不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老实说,我只能是抹着眼泪为他的“成功”祝福

  我谴责的从来就是那些培训机构“鼓吹复读”,靠“经营复读”赚钱的朋友。

  如果由于我文字表达上的原因,而伤害了“选择复读”的朋友,那么请这些朋友谅解我的文字表达能力 

——————————————————————————————

 25岁穷男子高考8年 边打工边自学终进清华

http://news.sohu.com/20080830/n259279967.shtml

2008年08月30日00:35  来源:京华时报 
清华大学最后报到的新生,25岁的湖北小伙黎俊。
黎俊坚持不懈高考8次,终于如愿坐在清华校园。

 

http://photocdn.sohu.com/20080830/Img259280699.jpg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实习生程晨)向身边的记者借了张湿纸巾,使劲地擦了擦脸,25岁的清华大学新生黎俊在镜头前坐正,为自己将要使用4年的学生卡拍了照片。昨天上午,这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的湖北小伙,在高考路上走了8年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清华梦”。 

最后报到的新生
  昨天上午9点40分,黎俊来到清华美院。深灰色T恤、卷边牛仔裤、磨旧了的背包,刚下火车的黎俊看上去很有些风尘仆仆的味道。
  黎俊说,他本打算前天来校报名,但因在武汉有事耽误了时间,结果成了清华美院最后一个报名的新生。
  两个小时后,黎俊终于完成了全部手续。在宿舍内坐定,他终于长舒了一口气。8年的高考路,在这一刻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8年艰辛高考路
  黎俊,25岁,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阁堂村人。2000年,17岁的黎俊中专毕业后参加高考,考取沙市工艺美术学校。因家境贫寒,弟妹还要上学,他放弃了这次机会。次年,黎俊又考上湖北民族学院美术教育专业。2002年9月,贫困使得黎俊不得不辍学。
  辍学后,黎俊开始赚钱养活自己。他在武汉的画室打工、在美术班给人代课。渐渐的,他成了学生们的大哥哥、“黎老师”,但他心中的梦想却日益坚定,“我从小就爱好美术,将来一定要考上清华美院”。
  从2003年到2007年,连续5年,黎俊都报名参加了高考,并且从2004年开始报考的都是清华美院。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如愿。最可惜的是2007年,他与清华仅一分之差。
  8年间,黎俊的一年分成三个部分:12月到次年3月,在北京上美术班,参加专业课的学习和考试;3月到6月,回高中补习文化课,参加高考;夏秋两季,打工赚钱供自己学画和生活。在北京上美术班,每月学费需要两三千元钱,再加上生活费,节省一些开销也要四五千元。中专毕业后,黎俊再也没向家里要过钱:“男人得靠自己养活自己,父母管弟妹就行了。”
  2008年,黎俊第5次报考清华美院,在专业课考试中取得577分,排名全省第一。7月中旬,文化课过线的黎俊收到清华美院绘画系雕塑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只为改变命运
  “一开始只是因为喜欢画画,喜欢清华。后来之所以坚持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自己向来做一件事就想把它做好。”黎俊说,能坚持8年,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性格。也许在别人看来8度参加高考是件很不平常的事情,但对他来说,理由只有一个:“我要依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说,有老师曾告诉他,一代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对于自己的8年努力,黎俊并不愿多谈:“没什么特别的,坚持做一件事的人很多。” 

获得学校大力支持
  这次来报名,黎俊需要交纳学杂费共11450元,他身上带的钱远远不够。但所幸的是,清华大学为他这样的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得知他的情况后,负责学生工作的陈雪敏老师主动带着他去学生处等办理手续,最终帮助他办理了9000元的临时贷学金。陈雪敏说,学校会为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勤工俭学的机会,“希望学生首先要保证学习,以学习为主,其次才赞成适当的勤工俭学。”
  对于将来,黎俊说,历经8年的高考他终于考进清华,准备在大学里好好学习,暂时不考虑赚钱挣学费的事,“还要好好学习得奖学金呢。”他说,能考进清华他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但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