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莎姐&北京四中,我想对你说。

(2008-06-29 09:47:24)
标签:

杂谈

莎姐

高考

优秀考生

状元

北京四中

素质教育

成果

爱在中国行

教育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到昨天早晨零点上海高考成绩揭晓为止,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都揭晓了。

  诚如我说的那样,虽然上海教育考试院极其愚蠢地坚持“一律不向外界提供全市考生分数模本”,对上海高考的“文(理)状元”情况进行了严密封锁,但是几乎在第一时间内,全国最后两个状元在上海新闻晚报上也亮相了。

  上海新闻晚报记者李征的报道非常聪明非常巧妙,标题使用了“上海高考优秀考生专访”,内容也不再使用“状元”两个字,而是用了“文科优秀生”“理科优秀生”,而且也不只报道两个人。哈哈,说不定李征记者是看了我前一篇博文,采纳了我的意见。

  上海中学(这些2008高考优秀考生的母校)的校长唐盛昌也向记者称,他们学校像这几个“高考优秀考生”还有一大群,她们只是学校优秀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这个优秀生群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自然结果、必然结果。

 

  优秀考生的刻苦精神和学习方法,实在是一个值得开发的金矿。

  媒体们只要不是为了抢时间,为了“哗众取宠”之“一‘家’私利”,而“一鳞半爪”地编新闻。只要是考虑到了整个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都有对“高考优秀考生”情况有详细了解的需要,而深入挖掘这座金矿,那么这种报道是值得称道的。

  可惜现在能这样做的媒体实在很少,教育部门对“报道状元”堵而不疏,虽然事出有因,但是实在是愚蠢之举。这个堵,既没有法律的依据,也不能作为某种可依据的法律。主流媒体是不讲话了,而非主流媒体究竟在怎么样乱讲,你也管不着。

  其实,他们把“宣传报道”和“故意炒作”这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混淆了。

 

  至此,除了北京四中的“莎姐”外,所有的状元也都亮相了。

 

  对于“莎姐”,首先我觉得,她在“对于有关刻苦精神、学习方法和综合素质等问题”上,不会是没话可说的。其次我觉得,莎姐确实也有权利拒绝(或者说没有义务)接受媒体的采访。而且“莎姐”也没有表示过不肯亮相,她只是一再说:“对不起,谢谢,但是我最近正忙。”

 

  对于不肯亮相的“莎姐”,虽然80%以上的草根博客,都表示理解。人家刚刚考完,休息休息,缓一口气,再梳理一下,很正常。为什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出现在你们的闪光灯底下。

  可是80%以上的“狗仔队员们”(对不起,我已经讲顺了口,就是对一些熟悉的记者朋友,我也一直是这样说的)却都表示出强烈的不满,破口大骂者有之,讽刺讥笑者有之。反正是你不给我面子了,我在媒体老板面前交不了差,就拿你来出出气。

 

  当然也有狗仔们还不敢如此嚣张:有的还在耐心地围、追、堵、截和抢,等待奇迹出现;有的已经开始另辟蹊径,在“莎姐”的同学、亲友(或同学的同学、亲友的亲友)那里挖掘到了很多宝贝。

  

  莎姐啊,你一定听到了下面的这些话,但是请你千万不要为之而动怒。有人的“激将法”是激你向他开口;有人的“激将法”是激你既然不向他开口也就不要向任何其他人开口。

  你听啊?

  有人说“你耍什么大牌脾气”。言下之意:你又不是明星,不过是个小状元而已。这种人根本不用去理睬他,让他们去采访“超女”或“好男儿”吧。

  有人说“你底气不是很足吗,为什么怕见媒体?”言下之意:你底气没有其他状元足啊!这种人你也根本不用去理睬他,让他们去采访“趾高气扬的牛人”吧。

  还有人称“莎姐”你是一个“傻姐”,你随便忽悠一下记者,糊弄一下狗仔们,报纸上一登,你的财源不就滚滚而来了?这种人你更不用去理睬他,让他们去采访“适合于做广告代言人的人”吧。

  令“莎姐”你哭笑不得的是,还有人称“莎姐”你为“另类”。“另类”是什么,是反大众潮流、欲创自己新潮流,他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酷毙了,帅呆了,是靓,是爽,是怪,是胆大妄为,是追逐荒诞,是颠覆传统,是否定共性,是背叛规范。社会上对“另类”有褒有贬,年轻人中趋之若骛者有之,老年人中(不包括喜欢忽悠、乱弹、臭美的我,我可能也属于另类)深恶痛绝者有之。而称“莎姐”为“另类”,实实在在是“另类”地创造了一个“另类”的新含义。

 

  莎姐,我建议你在经过适当的休息调整,缓一口气以后,接受某一家你能认可的媒体(或者就请接受新浪教育频道)的书面采访吧,根据采访提纲选择你愿意谈的,也可以补充采访提纲中没有列出的,而自己愿意谈的内容。

  我以为,梳理一下自己高考复习的经历、经验、方法,无论是于你,还是于你的学弟学妹们,都将是非常有益的。

 

  北京四中,你们在坚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时,培养出来了如此优秀的学生,恐怕也不会是偶然,也不会是没有什么好总结介绍的吧?

 

  莎姐,北京四中,你们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