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找茬(邀请各位发表意见)

(2008-06-19 21:57:58)
标签:

爱在中国行

上海

高考

满分

作文

找茬

征求意见

教育

分类: 中学数学答疑室

为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找茬(邀请各位发表意见)

 

 

  我不会写文章,可能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找茬的水平,恐怕只有被我“咬”得晕头转向的人才有较深刻的体会。

  今天网上看到了一篇转自《上海新闻晚报》独家报道的“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f92bd0100a8c6.html

 

为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找茬(邀请各位发表意见)

 

  当然我是为欣赏而来的,不是特地为找茬来的。无奈自己的眼睛总是那么的和自己过不去,竟然“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这里带标记的“亦或”是否应该是“抑或”?“百度一下”发现“亦或”与“抑或”竟然一样多,字典里也翻不到这两个词。按字面意思,我觉得应该是“抑或”。

  看到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是李征,记得和他有一点旧交情,手机里翻找到了他的号码,急忙给他发了一条短信。

  只几秒钟答复就来了:谢谢关注,你的意见是对的!

  虽然得到了李征朋友的肯定,但是我还是想要听听更多朋友的意见。

  因为该文毕竟有N个阅卷老师严格过目认可(并非错别字),论坛上已经有68万点击,4500条评论,30多个转贴,除了我,也还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有异议。

  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正方:

1.蓝梦飘雪(2008-06-19 22:51:12) 抑或---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亦或”的词条!

2.时间简史:我写“抑或”。

3.海上花开:(2008-06-24 09:13:34)昨天查了亦字是又的意思,抑或是连词还是的意思,更准确的用法是第二个。

 

 

反方:

1.海上花开:(2008-06-20 09:34:59)如果写这个词,我也会写“亦或”。待查哦!

 

 

 

附件:

 

1.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满分作文原文:

他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请考生与新闻晚报联系,021-63527488)

 

3.阅卷老师点评:(引自上海新闻晚报)
  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

  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

  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

  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

  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4.上海新闻晚报独家报道全文:

 

有思想深度  写出真情实感
上海再现高考满分作文

新闻晚报记者  杨玉红 李征

  6月17日下午,上海高考作文阅卷结束,记者获悉,今年本市再次出现高考满分作文,该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获得了70分的满分,这在上海近年来的高考中很少见到。
  2005年,本市曾高考出现了一位满分作文,但专家认为那篇文章的观点有点偏激,作文得分为68分,因考生书写比较好,加了2分书写分,最后作文得分为70分。而今年,高考阅卷时,真正出现了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感,获得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再次赢得高考作文70分的满分。
  “高考作文优秀作文就是要求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作者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不需要任何包装。今年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的立意非常好,角度新颖,文字间还透露出作文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一位参加本次阅卷的教师告诉记者,这篇作文之所以得到满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考生写出了真情实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具体来说,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文章的结尾写得非常好:“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考生写作的面非常广泛,这说明很多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这位教师告诉记者,今年有不少考生将视线投向了民工、乞丐、三校生等弱势群体,从作文看并不是他们临时应景之作,而是他们平时就对生活有所思考的体现。有一篇写身边的弱势群体——三校生的作文也得了高分,考生不仅写出作为中学生自己曾经对他们做过调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证明帮助这个群体的必要性,还呼吁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注,“这也让我们这些阅卷者体会到,90后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冷漠,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也许还不够成熟,但是饱含可贵的悲悯和真诚,这是很可喜的。作文也能把这种感情揉入,就一定能获得高分。”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析今年的作文题目《他们》时指出,题目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多元视野关注社会。“他们”一题,其开放性落实在题材、体裁、思想等多个层面上。就题材而言,如果考生是记叙生活中的人物,就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群体,展开叙述描写。这位考生小小年纪,将视角转向同龄人——民工子女,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5山路水桥的点评:

  找茬不是正事,咱们在这里更要把我“边读边击节鼓掌”的感受和情景向各位看官表达一下。

  这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写得确实非常好!语言生动朴实,文字自然流畅,前后浑然一体,全文一气呼成,既无矫柔造作之雕琢斧痕,亦无催人泪下之无病呻吟。

  作者如没有生活的观察和情感的积累,光凭敏捷的才思,在短短几分钟内是喷涌不出如此真挚的感情的。

  而反观最近几年,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满分范文,越来越多的都是模式化的套路,难得有几篇不飘洒出一点八股腐酸味的。像本文这样的行文之风,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了。

  坦率地说,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像本文这样的文章,虽然他没有任何富丽堂皇的词藻堆砌,更没有任何显山露水的引经据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