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高考高考后谣传教育 |
分类: 醉卧新浪不思归 |
最近总看到有人在家长圈内传着各种各样的谣,很多家长听了这些传言,怒不可遏、忿忿不平,心态完全被扰乱了。
对于家长们的种种反应,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是我希望这些谣言不要影响了大家搜集信息、确定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思路和情绪。
不能太过责怪信谣的人,但是要谴责这些造谣、传遥的人。我要质问的是:造谣的人,你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传谣的人,你有没有考虑过传言的出处和可信程度。
有些谣言是不攻自破的,例如“阅卷老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在试卷上批个零分”。
但是也有一些谣言,对于不明就里的人确实迷惑很大,譬如说“阅卷组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把复核的过程都精简掉了”。
以前还听到过有人说,查分人员是如何如何的不负责任,是如何如何的糊弄人,是如何如何的黑。
记得去年还有人煽动闹事,鼓动以自杀相威胁的事情。
地震后的谣言,破坏性极大。高考后的谣言同样可能格外伤人。
本人早年多个假期参加当过高考阅卷(担任过阅卷组负责人),多年在上海市高招办工作(负责模拟录取的电脑程序编制),还多次负责过出分后(根据考生查分申请)数学试卷的复核工作。
面前有成千上万个考生、家长期盼,背后有领导及媒体监督。在我所熟悉的范围内,上面所说的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
记者在采访我们查分工作时,发现一张数学试卷上竟有50多个签名,感慨万千。在我看来,却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首评、复核,每题至少两个签名,抽查、复判,又得多两个签名。最后加分、复核又是两个签名,电脑登录两人独立操作再增加两个签名,每签下一个名都是承担了一份责任。
考生们担心阅卷的公平问题是不存在的,试卷是密封的,在流水作业的程序下,一个老师至多能左右一道题的成绩,况且他自己也不清楚为此要去串通谁?
阅卷工作和录取工作无论有多透明,也不可能让每个考生和家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多数人还是只能凭各自的想象来推测。
应该说,阅卷工作中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但是要说阅卷工作中一点问题都没有,谁也不能担保。所以出分的查分工作,就显得更重要。
我们在查分时掌握的原则是“上诉不加刑”:“漏给多扣”的要实事求是改判不含糊;“多给少扣”的一律维持原判。
不过我在多年查分工作中,确实没有发现过一例“漏给多扣”的事,尽管有的考生觉得实际成绩比估计成绩少了约30分。
接下去招生录取工作要开始了,家长的心情更焦急,社会上的谣言肯定会更多。
但是我深信,只要是有根有据的事实,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正常途径的举报,一定可以尽快得到解决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