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繁体字简体字政协委员宋祖英提案补充完善 |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
有人在我写的调侃“50年内废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文章《这个“爱”字究竟应该怎样写?》后面评论栏中通知我“被你说中啦,两会有人提“议案”啦!”。
是的,当时我在上面提到的这篇文章中是讲过这样的话“本草根不认为“此说(弃简复繁说)”真具有任何“真知灼见”,相信“此说”只不过是一股怪浪,说不定在近期的“人大”“政协”上,就会有什么“文化人”出来搞笑作秀一下,提出这个赶时髦的议案。但是,怪浪毕竟是怪浪,括得快,来势汹涌,过去得也快,海面会很快复归平静。”。这里的意思完全是调侃,本来还有一句“五十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调侃话,后来觉得前后语气不太协调而删去了。
想不到还真有人“五十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天就急于出来搞笑作秀,把这句话删去了,真让我直后悔。
有人就调侃我“导演了宋祖英”。哈哈,可能吗?我想宋祖英委员的提案,与我的文章是绝对无关的。
她不可能看过我的文章,所以不可能受我的提示启发而写此议案的。
她是政协委员,没事也得找点事来干干啊,这是委员们的正业,很正常。
为了说明宋祖英的观点与我的绝然相反,决定下面就来调侃一下宋祖英。
宋祖英,我支持你,根据你的理由(见附件)可以认定最近50年的中国是没有文化的,或者说是去了根的“无根”文化。那么我来为你的“议案”继续补充几点:
1.现在先让小学生们同时学简体字和繁体字,三、五年后彻底废除简体字。既然“简体字”是无根文化,还保留他们干什么,干脆把你议案里后面几句与前面不太一致的话删去吧!
2.最后过渡到学习甲骨文、象形文字——这才是5000年的中国文化的根。
新中国政府部门规定的标准简体字,只不过是把几千几百年流传于全国各地民间的简体字统一规范一下。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在做这些简化规范汉字的工作,而老百姓们又在不断地突破此规范“发明创造”出越来越多“简体字”。
所以,不去追根溯源,而轻率地认定(新中国成立时)简体字颁发之前旧中国通行的繁体汉字就是“中国文化的根”,那“中国文化的根”是不是太浅了。
所以我认为真要“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就一定要支持宋祖英们更深入地修正提案“建议逐步地学习并普及甲骨文、象形文字。”
3.汉字废除横排,恢复为直排。
4.在必须横排的场合,应该恢复从右至左书写的方法。
5.废除纸质书籍,恢复竹简。
这最后一条,是朋友对我的补充所做的补充,我觉得很有道理,可以使宋委员的提案更臻完善,仅供参考,强烈呼吁天下有识之士们继续帮宋委员的提案出主意。
附件:
宋祖英等联名提议:小学应增加繁体字教育
核心提示:宋祖英、黄宏等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在小学开设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委员们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于国家统一、民族兴旺都有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宋祖英
南方都市报3月13日报道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
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
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